江南时报讯 在连云港市疫情某封控区内,活跃着一支由9名机关民警组成的“大白警官临时派出所”,所长由市公安局科技处四级高级警长王华担任。他们每天不分昼夜地承担着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录入信息、采集核酸、运送物资等任务。
根据连云港市防疫指挥部封控区管理规定,居民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后所有人员不能外出。连云港市公安局机关王华、孙健、朱明、姜侠、滕轩、李佳、张家峰、甘泉及海州公安分局机关朱华勇等9名民警,迅速响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市公安局号召,第一时间向居住地所属社区、小区物业报道,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队伍集结、自发成立了 “临时派出所”,快速完成从警察到志愿者的身份转变,全力投身封控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
这个“临时派出所”老中青结合、工作高度默契,既有基层公安工作经验丰富的治安民警,也有擅长处置突发情况的巡特警,还有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政工民警……他们在“临时所长”王华的统一指挥下,每天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安排及时调整当日工作重点。
“疫情不退我们不休,有什么困难我们带头冲上去!”科技处四级高级警长王华、禁毒支队一级警长朱明、治安警察支队一级警长姜侠等3名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民警样样工作冲在前。“临时所长”王华明年即将退休,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事事高标准严要求,每天一大早便把大家召集在临时碰头点,把前一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隐患、群众反映的困难诉求逐一梳理好,然后在“临时派出所”工作晨会上通报并包干到人,确保每一项安全隐患整改清除到位、每一名困难群众的帮扶需求保障到位。
连日来,这个“临时派出所”的 “大白警官”们心系群众、情系小区的举动,也深深在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连云港市住建局的志愿者谭延顺说:“关键时刻还是警察的组织能力强,他们处处带头做榜样,现在我们都听他们指挥!”连云港市公安局反恐支队副支队长孙健、海州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一级警长朱华勇岁数都在50岁左右,有着十分丰富的基层公安工作经验。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矛盾纠纷总是能保持理性克制处理。因此,孙健每天都会向志愿者们交代的处理问题的注意事项,在他的带领下小区里的各类矛盾纠纷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这个特警好亲切啊!”“贴心可爱的特警叔叔!”“宝宝快看特警帅不帅。”……这是居民们对海州公安分局民警朱华勇的评价。“邻居们,起床做核酸喽!”每天上午,朱华勇都会拿着小喇叭在楼下喊大家做核酸样本采集,期间还针对拒绝核酸检测的重点人员开展上门训诫,及时妥善处置了多起临时突发事件,确保核酸采样现场秩序井然。“他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处置各类事件真的很厉害,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好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民生银行志愿者付波这样说。
“我体力好,负责整体巡控,各点位需要警力支援随时联系我。”连云港市公安局机关民警张家峰是这个“临时派出所”里2名年轻男民警之一,张家峰日均每天要在封控区内巡防2万步。疫情防控期间,张家峰发现小区里一名外国人在检测采样时沟通不畅,他及时上前予以帮助;发现小区一快递点卖菜后,张家峰坚持刚柔并济,立即向商家宣讲法律政策。为了防止菜品因滞销导致损失,他又迅速通过微信群开展线上动员,发动小区内需要果蔬的群众上报清单,最短时间内将快递点的菜品配送给有需要的群众。“有力度也有温情,这种情理并重、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让人信服。”小区居民对张家峰的做法纷纷点赞称道。
连云港市公安局机关民警甘泉作为“临时派出所”最年轻的同志,每日负责上门核酸采样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特别是在重点封控区域,需要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深入封控区、红码人员家中开展工作,存在一定风险。一天下来,防护面罩上全是雾水。“谢谢警官,在上门核酸采样时还为我带来急需的药品。”居民姜先生表示。
既有线下的前置处置组,也有线上的网络工作组,是这个“临时派出所”的一大特点。连云港市公安局机关民警滕轩、李佳都是双警家庭,他们充分发挥女警心思缜密的优势,全天不间断汇集小区微信群内的社情民意,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矛盾纠纷线上化解等工作,已然成为这个“临时派出所”必不可少的网警和内勤。“感谢小区里的警官们,有了他们,我们感觉特别踏实,我们的各项工作也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现场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表示说。疫情不退、警察不退,这个封控小区里的战“疫”“临时派出所”将继续彰显公安担当,冲锋在前,全力战疫情保平安护稳定,誓夺疫情防控全面胜利。
(关宁 倪中硕 秦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