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坯钻,但看谁人识
2022-03-17 09:58: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除了病殃殃的身体,朝永振一郎还有个致命的倾向:厌学。

  倒不是公然的逃学,翘课,而是动不动就请病假,尤其在考试前夕。

  为此,好友汤川秀树没少嘲笑他:“你这家伙,一到考试就肚子疼!”

  这是什么?这是恐考。

  既厌学,又恐考,怎么会成为物理学大家?

  复杂的事情都有简单的开头:小学三年级,他家的防雨窗上有个小孔,早晨醒来,坐在榻榻米上,透过小孔即可眺望庭院的一隅,不仅能欣赏天际的浮云,还能捕捉到树梢盘旋的麻雀。进而发现,桌子的抽屉底部有一个小孔。他把抽屉拉出来,竖在地上,在小孔前面贴上一张薄纸,你猜怎么着?透过薄纸遮蔽的小孔也一样能领略朦胧的外景。

  他家附近有个木匠铺,在屋后的空地经常捡到一些木片、钉子,有时还捡到螺丝帽、合页。一次,他捡到一柄放大镜,灵机一动,试着把放大镜和抽屉的小孔叠合在一起,心里想,这么一来,图像一定会放得很大吧。然而,让他惊讶的是,图像不仅没有被放大,反而缩得很小,变得异常清晰。他自觉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心里乐开了花。

  朝永的物理学大门就是这样打开的。

  朝永的京都大学时代黯淡无光。首先是身体不好,总是发低烧,经常失眠。每年入冬,感冒频繁光顾,还伴有胃疼、神经衰弱、神经痛。其次是老师的讲课枯燥无味,提不起精神。

  因为生病,他推迟了许多科目的考试,大一的推到大二,大二的推到大三,到了大三,推无可推了,于是,各种科目的考试集中到一起,就像面临一座又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重压之下,只有知难而进,孤注一掷。结果,虽然勉强通过,却落下了疲惫不堪和极度自卑的后遗症。

  总算熬到大学毕业,毕业即失业,无奈,只好留校当实验室的义务助手(没有工资)。身体依然病病歪歪,最痛苦的,是不知道究竟应该研究什么。那当口,量子力学的发展已接近尾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每个月涌现的论文不计其数——他置身于这个大潮,有点被淘汰的绝望,想着如何找个轻松活儿,无论干啥都行。将来呢,唉,根本不敢奢想成为科学家,只寻思如何找个穷乡僻壤,默默度过余生。

  天假机缘,让他遇见仁科芳雄。

  仁科芳雄自欧洲求学归来,他曾辗转追随拉瑟福德、玻尔、爱因斯坦等巨匠,见证了量子力学的蓬勃发展,并与瑞典的克莱因联手导出“克莱因—仁科公式”。

  仁科芳雄在京大只停留了短短的一个月,他全面介绍了量子力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方向,使朝永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最使他难忘的,是课后的讨论。

  当时,日本学者还不习惯于这种课后讨论,尤其是与重量级的人物在一起。朝永因为人病志短,自惭形秽,只带耳,不带嘴。

  过了几天,基于仁科老师的平易近人和循循善诱,他终于鼓起勇气,针对老师的讲课,提出自己一些不同的见解。

  事后证明,正是这种破天荒的大胆发言,引起了仁科老师的注意。

  仁科老师正计划在东京理化学研究所(简称理研所)成立个人研究室。他回东京不久,就给朝永发了一封信,直接说:“你来东京,和我一起干吧。”

  这怎么可能?朝永回复:“理研所是顶级的学术殿堂,我恐怕没有资格加入吧。”

  仁科老师坚持:“要不然,你先过来试两三个月,怎么样?”

  仅仅是两三个月,当然不妨一试。

  朝永就这样去到仁科老师的实验室。

  三个月后,朝永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家。想不到仁科老师出面挽留,他对朝永说:“感觉怎么样?还好吧?你不打算一直在这儿干吗?”

  “我,我……”,朝永对仁科老师说:“这儿的人都很优秀,我配不上他们啊!”

  仁科老师拍拍他的肩膀:“大家都是普通人,你绝对不比其他人差!”

  因为仁科老师的这句鼓励,朝永留了下来——留在了创造的殿堂。

  1937年,朝永振一郎在仁科老师的推荐下,前往德国莱比锡,跟随物理学大师海森堡深造。这是他从东京理研所的殿堂前往欧洲的另一处科学研究的洞天福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海森堡是继爱因斯坦之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二十四岁的1925年,就创立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理论,一跃成为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者,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三十二岁的1933年,更因上述成就收获了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学问领域,有幸得名师指点,非常关键。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语点醒梦中人”,绝非妄言。想当年,年轻的海森堡幸遇世界物理大师玻尔,仅仅散了一次步,得到对方的点化,就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海森堡后来常对人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散步,决定我命运与成功的一次散步。我的科学生涯就是从这次散步开始的。”

  还是想当年:1929年,二十八岁的海森堡和二十九岁的狄拉克联袂访日,二十三岁的大学生朝永振一郎挤在人丛中听了他俩的讲座,顿觉神为之迷,目为之眩。而现在:1937年至1939年,朝永振一郎得以登堂入室,成为海森堡的亲炙弟子,朝夕相随,时时接受指导,其意义,又岂是一次散步、一次讲座所能比拟!这是海森堡的世界,这是多维的立体的空间和时间。万里之外,异族他乡,朝永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带着温度的扬弃,每一根神经都在谛听着科学前沿的动静,他五感俱化,六觉皆融。一阵创新的风从天外吹来,立刻为他飞扬的发丝攫取,并化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朝永振一郎尔后提出了耦合理论,凭此,他获得了196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标签:老师;海森堡;量子力学
责编: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