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开展172项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项目、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2024年是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五周年。8月27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公布的一串串数字展示了挂牌五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引人瞩目。
江苏省商务厅党组成员、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汤大军表示,自2019年8月挂牌设立以来,江苏自贸试验区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发展为开放型经济的“前沿地”: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2.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2.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10.3%、10.2%;今年1—7月,江苏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2%、26.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9%、13%,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形成的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海事政务闭环管理”等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等10项在国家部委备案、“专利精准导航助力产业集成创新”等13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坚持高质量发展,5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重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支持区内重点企业累计开展172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其中,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2023年的总产值近3000亿元,占江苏省比重近一半。
坚持高水平开放,江苏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制度型开放重点领域取得进展:持续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落地全省首家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搭建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提供纺织产品碳足迹数据收集、碳排放核算、碳中和产品认证等服务,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合作,连云港片区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进出场量2023年完成24.3万标箱、增幅10%;苏州片区拓展与新加坡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上线运行中新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平台,首次实现中新数字提单网上流转。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汤大军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江苏自贸试验区正踔厉奋发,创新奋进,高水平打造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全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切实扛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江南时报记者 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