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朱权谈艺录
2022-12-04 13:5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曹连观  
1
听新闻

  作为一名艺术评论者,对于书法家朱权,我只有一些零散的信息;字金泉,别署梅香居士、三石堂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师从桑作楷先生,是林散之的再传弟子。其他便不甚了了。一来现今“写字”的太多,二来对有些有“名头”的人了解多了反觉寡淡。春天里,在好友的工作室,我见到了朱权的多幅作品,魏碑、隶书、小楷之属,洒脱俊逸,韵致淋漓,眼前为之一亮,心中便不觉有以向往了。

  盛夏的一个下午,我和朱权第一次见面。身板墩实,国字脸型,浓眉大眼,明亮有神。不遑客套,没有铺垫,一如老友晤对,一杯清茶的氤氲里哪来生疏滞涩。

  我们是从他的名号谈起的。我说,“金泉为字,有金坚泉润,书法就有了精神”。朱权莞尔而质实地说,“取名字是某种表达期许,能否达到是要看努力如何了”。

  朱权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时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前夜,长于江苏宿迁黄河故道。在他幼小心田播下美的种子的是一位美术老师,一支毛笔在老师的手上可以焕化出多种书体,朱权感到太神奇了,第一次有了学写字的愿望。偶然得到一本毛笔字帖,朱权奉若至宝,反复临习。回忆起自己书法的启蒙,朱权说:“黄河古道冬天沙尘飘飞,弥漫天地。春天到了,春风一吹,两场小雨场过后,地就绿了。”

  有悟性只是基础,只有下得苦功才能成事。深知此中道理的朱权自号梅香居士。小时候,放风筝,捉迷藏,打鸟摸虾,玩性十足的朱权也和小伙伴们一样喜欢,但他放下书包,更多地是练字。三十多年来,朱权更是耐住寂寞,付出辛劳,遍临名帖,手习心追,厚积而薄发。

  观赏朱权的作品,人们会觉得里面有“东西”。对真、草、隶、篆、行诸书,朱权无所不能,尤以隶书、魏碑、小楷出色。他在名帖中浸淫深久,取其隶之《石门颂》的天真飘逸、篆之石鼓文的圆融浑劲、楷之《石门铭》的苍劲凝练,深得其金石厚度与苍茫古气,“三石堂主”之号名实相符。

  朱权曾说,“临帖写字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情形,不管心中有什么烦恼,只要一拿起笔,我的心就会沉静下来,入定如禅。”“我会追想古人当年这一笔、那一划是如何落下、如何行走的,体会先贤当时的心绪、探究大师创造的艺境。”但朱权特别强调,“更为重要的是在各种书法经典中汲取营养,找寻表达时代精神和自己情感的书法语言,进而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说到这里,朱权拿出了林散之早年编纂的《山水类编》一书。他说,林老早年学诗和古文辞,继而投黄宾虹门下学艺三年,复而远游。林老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及至明清,晚年始作狂草,入古出古,诗书画三绝,终成当代草圣。朱权介绍,他的恩师桑作楷先生斋号“三师堂”,记录了先生师事萧娴、高二适、林散之三位大师的历程。朱权说,桑先生从萧娴老处得气度,从高二适老处得气势,从林散之老处得气韵,但学萧非萧,学高非高,学林非林,功力深厚,卓然一家。

  得大师传承,悟创新真谛,就不难领略朱权书法不但有本源、有厚度,更有他自己的创生,以及由此带来的独特韵致。有评论家指出,“朱权的隶书取法石门、张迁、西狭等碑刻,雄浑厚朴,又渗入礼器、曹全、乙瑛之清丽典雅,形成苍茫古逸之风”。“朱权的魏碑注意转化刀刻的金石气为书写的典雅秀美,并参入汉碑的底蕴,使其雄放而不失灵动”。“朱权的楷书得力于二王、钟繇的简净,又有文征明的率意,端丽清正”。这些评价是切中肯綮的。

  本文作者:曹连观,江苏泰州人,中文学士,法学博士,编审。从事教育管理、新闻出版等工作。

  艺术家简介

  朱权,字金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高级教师,全国友协国际艺术交流院特聘书法家,南京市书协理事,鼓楼区书协副主席。师从桑作楷先生。作品多次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大展并获奖。其个人专访江苏省有线电视台播出。编写指导《书法学堂》、《书法课堂.中小学生硬笔书法标准教程》学生课本。2016年任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大赛江苏赛区专家评委会评委。2018年任江苏省中小学生书法大赛评委。2018年参与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经典碑帖临本丛书》临写出版。

标签:艺术;书法;朱权
责编: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