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实——武中奇书法艺术研讨”在南京举行
2021-11-28 12:0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雅倩  
1
听新闻

  笔如风云气如虹,积健为雄见此翁。2021年11月27日,“唯实——武中奇书法艺术研讨”在紧邻南京艺术学院的海棠艺术馆成功举行。现场展出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归”“朝天宫”“中山陵”“明孝陵”“新时期总任务”等书法、金石作品。

  本次展览以书法家武中奇的部分日常手稿、拓印作品为基调,以学术研讨为核心,回味、纪念武中奇老人传奇的笔墨人生和革命经历,为后人书法的撰写提供思考和启迪。本次展览由武中奇孙女武林女士(上图右)亲自策展。

  “一进门映入眼帘一个‘归’字,不禁让人感觉,我们有时候不要走得那么快,只有真正做到‘归’,我们才能有能力走得更远。”一位年迈的观展嘉宾在现场有感而发。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发来的贺词中表示:“我非常崇敬武老的书法艺术和精神追求。他的书法充满阳刚之气、刚正不阿之风,正是当下宏扬正气之时最需要的书法艺术精神。武老书法是经过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洗礼的艺术,气势磅礴,雄浑刚毅,洒脱飘逸,独创武体一派书风,正如武老身前所说——我的书法是为我们的民族、为人民服务的!”

  “力挽千钧,体兼众派”“银勾铁画,玉振金声”……在研讨会上,左庄伟、刘梵天、赵绪成、章剑华、刘灿铭、俞明、赵启斌、崔见、樊波、刘筱等嘉宾、专家分别从书法、美学、美术史的角度以及武老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等方面做出发言,为武中奇书法艺术作品未来的研究和传播提出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家左庄伟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他对武中奇的书法艺术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衡量一位当代书画家的艺术成就,主要看他能否在缜密、完善的书艺传统文脉中仍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感的书体风格流派,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加以继承和发展、建树起自己独树一帜的书体风格,影响和促进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发展。

  左庄伟认为,武中奇的书法以晋唐楷体为根基,博学众派之长,尤以吸收魏碑的间架开阔和风骨神韵形成他的楷体结字严谨、圆劲、开阔、雄壮,创造了书界独一无二的武体书法;他的行草立基于他的楷体,更自由放达而不越规矩,富有刚健、豪放、高昂、战斗勇士的精神气质美。书坛武中奇独创了有分量的武体书风,后学者众,已成为一代武体书法流派的宗师。

  究其原因,是因为齐鲁大地的大自然和特有的文脉:东岳泰山、黄河之滨,孔子祖地都母亲般地给予武中奇崇尚博学的心怀;革命战争的时代造就了一代英豪武中奇的崇高品格和书格,书之为艺,为书家之心声,正是这位革命战士特有的雄健、威武的精神气质、情感的符号。

  左庄伟教授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武派书艺所代表的书体深厚、沉稳、挺拔苍劲,壮健的形式美和它所蕴涵的内在力量、气质、神韵的精神美,正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体现和需要,所以武派书体是我们民族的、人民大众的艺术。

  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赵启斌认为,武中奇是在二十世纪现代思想、文化、科技、艺术剧烈发展、碰撞交融之下诞生出来的一代书法艺术家,是在二十世纪大革命浪潮和救亡图存时代下走出来的书法家,在骨子里充分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气质,有着革命的血性和红色基因。

  赵启斌长期研究武中奇的书法艺术,他认为武中奇书法深深浸染了革命情怀,有着红色文化的基因,是自我精神寄怀以及他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条件下的一种真切表现。武中奇将一生所坚持的文化价值理想和中原地区特定的人文底蕴、江南悠久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将其特定的革命经历、精神体验和生命感受融进了他的书法艺术之中,所以也才有武中奇如此风格面貌的书法艺术的出现,终于在高手如林的书法艺术领域中占据属于他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次展览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国画院主办,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海棠艺术馆承办,展览将持续到12月16日。

  附件:武中奇年表

  1907年

  9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崮山镇土山村。

  1914年

  七岁时得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帖,甚喜,遂日夜临摹。

  1916年

  九岁时为乡邻书写春联、条幅;十岁时为店铺书写招牌。

  1918年

  到济南一家印刷厂做刻字工,更多接触书法艺术。

  20年代初

  对书法、金石产生浓厚兴趣,并矢志自学。从欧、颜入手,进而研习《郑文公碑》《泰山经石峪》,并熟读篆体“四书”,浏览“五经”。

  1934年初

  被冯玉祥创办的山东泰山革命烈士祠纪念武训学校校长范明枢(革命烈士)聘为书法金石教员。

  193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

  12月,参与领导山东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并刻制起义部队关防、书写起义部队旗帜名号。

  1939年

  3月,任八路军鲁南军区直属第一团团长; 7月任山东滨海区第九支队第一团团长。

  1939年

  为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题写报头。

  1940年

  5月,为鲁中军区机关报《前卫报》(后为济南军区机关报)题写报头。

  1941年

  6月,在山东高级党校学习。

  1942年

  春,山东滨海区(赣榆县马鞍山)建立抗日烈士纪念塔,受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之托,以麻扎刷代笔,书写“抗日烈士纪念塔”七字(拓片现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同年7月7日,举行了落成典礼。罗荣桓、陈光、肖华、黎玉、谷牧、陈士榘等党政领导和山东各界人士参加了典礼。

  1943年

  5月,任济南市办事处主任兼历城县县长。

  1945年

  任济南市政府秘书长,后任联合国救济总署山东分署秘书长。为莱芜烈士碑书写碑文。

  1946年

  2月,任山东救济分会秘书主任。

  1948年

  任华东党校南下纵队三大队参谋长。

  1949年

  5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科长(正旅级)。

  1949年

  7月,应陈毅之托,书写“上海市人民政府”牌匾;后书写“上海市总工会”等匾额。

  1949年

  12月,任上海提篮桥监狱典狱长。书写“提篮桥监狱”匾额。

  1951年

  任皖北治准总队司令员。亲自书写标语鼓舞士气。

  1952年

  遭受迫害,身陷囹圄。

  1959年

  任南京钟表厂厂长。

  60年代初

  为雨花台烈士墓书写碑文,并为胜利电影院等书写招牌匾额。

  1963年

  任南京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大力挖掘、整理、修复六朝古都的文化遗产。

  1965年

  为南京的名胜古迹中山陵、明孝陵、石头城、无梁殿、鼓楼等书写名牌匾额。

  1967年

  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 中遭受迫害,两次入狱。在狱中历经刑讯逼供,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却更为执著,坚持以棉花、竹筷蘸水习书,并潜心研究书法的结体,着力探求书法的意境。

  1979年初

  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

  1979年

  12月,任江苏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0年

  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在任时间长达十八年。期间,组织江苏书法篆刻家深入生活,开展艺术创作与学术交流,举办书法篆刻展览,开展国内国际书法交流活动,并深入企业、农村、军营、学校,普及书法教育,培养书法人才。

  1980年

  作为江苏省国画院访日代表团副团长首访日本。

  1981年

  1月,《武中奇书法选萃》(一、二)出版。之后又出版了《记深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等书法作品集,发行国内外。

  1981年

  5月,参加第一届中国书法家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

  1981年

  春夏之际,分别与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费新我、黄养辉、赖少其、于希宁、许鏖庐、喻继高、唐原道、范曾、夏冰流、吴悦石、鲁生、张彦青、刘中等创作书配画作品。(作品现存济南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

  1981年

  12月,“武中奇书法展”在济南举办,盛况空前。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到会讲话,省人大副主任陈雷剪彩。

  1982年

  1月,“武中奇书法展”在南京举行。

  1982年

  12月,由中国书协主席舒同题名的“武中奇书法展”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展出作品八百余幅。国务委员谷牧、国防部长张爱萍、军委常委肖华、海军政委李耀文、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舒同,书画大师李苦禅、 董寿平等莅临祝贺参观。《解放军报》先后两次进行了跟踪报道。

  1984年

  作为文化部组织的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团长再度访问日本。

  1985年

  6月,《武中奇书法选集》出版。

  1986年

  首次向济南市政府捐献书画篆刻作品二百七十多件。同年“武中向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在济南五龙潭公园落成,馆名由原山东省委书记黎玉题写。

  1987年

  5月,撰写一千二百余字《济南志略》,并以正楷写勒石,存济南五龙潭公园碑廊。

  1988年

  4月,应香港艺术中心邀请,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团顾问,出席在香港举办的“中日书法交流展”开幕式。

  1988年

  受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之托,为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书写碑文。

  1989年

  5月,筹划与组织由中国书协主办、江苏分会承办的“全国篆刻展览”。

  1989年

  受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之托,为雨花台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书写碑文;组织江苏书法家为雨花台烈士陵园书写《共产党宣言》碑文,并亲自书写前言部分。

  80年代末

  为泰山天街牌坊书写匾额。

  90年代初

  经山东省委 书记高启云同意,在大明湖职业中专成立“武中奇书法学校”,任名誉校长。

  1994年

  第二次向济南市政府捐献书画作品一百六十八件。

  1995年

  为家乡崮山镇后大彦小学建校捐资三万元。

  1996年

  2月,向江苏省希望工程捐赠一百幅亲自手书的春联。

  1998年

  崮山镇后大彦成立中心小学,又资助十万元,并题写校名。后长清县根据广大群众和师生意见,将学校改名为“中奇小学”。

  2000年

  向中山市捐赠书法作品《礼记·礼运篇》。

  2000年

  5月,携夫人冯玉华至济南军区《前卫报》社访问,回顾六十年前题写刊头情景,并与军区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书艺与心得。

  2002年

  11月,向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中山纪念馆捐赠书法作品《礼记·礼运篇》。

  2003年

  为抗击非典捐赠书法作品。

  2004年

  九十八岁高龄时,为中南海书写丈二尺幅毛泽东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004年

  1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丹心照汗青——中国书坛一代名家武中奇传》。

  2004年

  4月,书法作品《孙子兵法》出版,前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为书作序。

  2004年

  12月,“武中奇百岁书法篆刻绘画作品展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及南京军区、中国书协领导等到会祝贺并剪彩。同月,出版《剑胆琴心·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选》。

  2005年

  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摄制并播出三集大型纪录片《书法大家·武中奇》。

  2006年

  1月,历时经年,完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书法作品的创作。同月因病住进医院。

  2006年

  3月,在南京逝世,享年一百岁。

标签:武中奇;书法艺术;书法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