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十四五”,低端旅游业态如何走向高端?旅游度假区如何转型提升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6月17日,2021美丽中国行•旅游高质量发展(金坛茅山)论坛在江苏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举办。论坛以“发展高质量 开创新局面”为主题,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围绕“景区、度假区品牌打造与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热烈的对话和研讨。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中国旅游报社、常州市金坛区政府、常州市文广旅局主办,江苏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常州市金坛区文广旅局承办,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协办。活动期间,全国主流媒体采风活动和全国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同步启动。
国内旅游业态尚处低质阶段亟需“脱胎换骨”
“目前中国旅游还处在低质量发展的阶段。”论坛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直言不讳。
他以疫情前的2019年为例,当年,国内旅游达到60亿人次,看似规模巨大,但85%以上是一日游,游客过夜率并不高,导致旅游产出低。再看入境游人次,我国还比不上泰国。反观出境游,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的出境旅游每年以20%的增长,到2019年出境旅游达到1.5亿人次规模。
这一系列数字对比反映出,国内旅游的产品形态、服务方式、产业运营方式等已不能满足国人需要,国内旅游必须在“十四五”时期进行“脱胎换骨”的革命,才能推动旅游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为此,这就需要首先从需求侧进行改革,构建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新格局。此外,还要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点,构建旅游新的发展方式;以乡村民宿为突破点,推动旅游城乡一体化;以全域旅游为突破点,促进县域旅游发展。
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会长、文旅投资分会首席投融资顾问潘肖澎表示赞同。
她分析说,根据旅游发展阶段性规律,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时候,由观光到休闲的转变逐步转变,达到5000美元的时候,进入成熟的度假旅游时代。眼下,我国人均GDP早已超过10000美元,但我国旅游还处在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双轮驱动的阶段,度假旅游业态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
对于度假区的发展,她认为当下要破除几大迷思——度假区面积不是越大越好,比较合理的面积应该在20平方公里左右;酒店设备不是越豪华越好,而应该是追求特色。她建议,度假旅游应“突出重点”,尤其应关注亲子度假、养老旅居这两大市场。
江苏尔目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兼总规划师杨淇深认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双循环”新格局,要从建设高品质、投入要高水准、运行要高效率、产出高效益、创新高效能这五个维度理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让度假区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先行军”
而旅游度假区,正是推动文旅业转型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这在会上达成共识。
论坛现场发布了《金坛茅山旅游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调研报告》,报告从体制机制、产旅融合、乡村振兴、品牌提升等几个方面总结提炼金坛茅山旅游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成果。
“金坛茅山的旅游业发展之路是新时代经济发达地区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代表性案例。”调研报告执行方、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金启宁认为,金坛茅山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科学理顺体制机制、深度对接乡村振兴上,体现在融合发展多样化、项目建设精品化、产品服务品质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上,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
常州市金坛区区长陆秋明表示,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仍超过75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100亿元。今年,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金坛旅游市场强力复苏,截至目前,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24%,营收增长130%。
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成为拉动当地文旅业复苏的“主力军”之一。“要让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陈建军表示,为此,度假区明确“长三角首席道养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培育茅山“八重道养”产品与业态体系,打造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茅山宝盛园、一号农场等新景区、新业态,拉动当地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已有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青岛崂山风景区、海南莲花山文化景区等11个省份24家单位入选“《中国旅游报》康养旅游读者基地”。此次论坛上,首批“《中国旅游报》康养旅游读者基地”正式授牌。此外,中国旅游报社还在金坛茅山设立“美丽中国低碳度假旅游观察基地”,助推低碳度假旅游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