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能化!江苏交通对非法营运车主形成强大威慑力
2020-12-07 09:26: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非法营运违法行为隐蔽性强、社会危害性高,一直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重难点所在。

  今年以来,江苏交通运输开展了非法营运智能化专项整治专项行动,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发了“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系统”。根据非法营运的规律,总结出一套利用信息化手段摸排、查处、治理非法营运的“五步工作法”,道路运输安全形势得到进一步好转,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对非法营运车主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海量数据摸排,研判更智能

  9月21日上午8点,河南漯河宏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车辆豫LE9219黄牌67座特大型卧铺客车,从河南省汝州市违规招揽了一批乘客,由张某驾驶前往苏州。为了逃避交通部门的查处,甚至还拔掉了GPS。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江苏有一张为“它”精心布置的包围网早已经撒下。

  9月21日16点30分,该车“顺利”从江苏六合东主线进入江苏境内,一路沿着高速公路朝苏州奔去。与此同时,苏州运管部门执法人员正通过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系统模块,利用高速公路门架通行数据对其实时追踪,向各高速公路布控点位发出预警,各布控点位高速执法人员迅速到位,准备收网。

  自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启动以来,苏州运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打造非法营运“黑车”禁行区,相继对多辆非法营运车辆,进行了精准查处和严格处罚。“比如,一辆客车,一天当中在新区出入口来回几十次,又不在合法客运车辆的名单中,非法营运系统会自动锁定它为可疑车辆。通过与高速公路的通行数据打通,这辆车一旦再次出现在收费站,我们就会得到反馈,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精准执法。”苏州运管处工作人员介绍。

  在南通,交通部门增加研发了“非法营运鹰眼智能研判系统”,让执法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

  “鹰眼”研判系统由“智能值守、智能比对、智能研判、智能跟踪、实时预警”五大功能构成。借助支持人脸抓拍、车牌识别的智能物联传感设备,通过对车辆进出频次、车辆驾乘人员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建模,并与江苏运政在线数据对接,形成嫌疑“黑车”的电子证据库,一键生成“研判单”。汇总重点嫌疑车辆形成“涉嫌非法营运车辆数据库”,并将高度疑似车辆加入系统实施重点布控。疑似车辆进入布控区域或在路检路查过程中查到疑似车辆,系统会自动将预警信息或提示信息推送至执法人员手机APP上,执法人员精准查处。

  目前,通过鹰眼系统精准锁定、定向查处,对于布控车辆查处准确率和有效率达到80%以上。

  坚持科技引领,融合治理超限超载

  除了非法营运,超限超载带来的社会安全风险同样不可估量。无锡正在逐步探索出一条路面执法深化、协作机制固化、源头监管强化、监管方式智能化的融合式超限超载治理之路。

  今年以来,无锡交通部门建立了“联合办公、联合研判、联合指挥、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公安交警拦车检查、交通部门配套执法的工作机制,健全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

  1月至10月,无锡共查获大客车非法经营案件65起,查获外省籍大客车违章398起,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85%和22%,查处效率较往年大幅提升。

  治理超限超载还需借助科技力量保驾护航。近期,在省道001南京天后村段,车辆从板桥方向进入扬子江大道,或是进入南京绕城公路,都必须经过好几组高大的龙门架,龙门架下方的地面上,每个车道上都印有“称重”的字样。

  5个月前,南京市在全国首创信息化治超综合管理平台,并同步完成了50个不停车检测点、一个固定治超站和一个高速公路入口拒超点的数据对接,每天可以监测15万辆以上货车,省道001天后村段的不停车检测点就是其中之一。在无人值守、无需停车的情况下,货车从这条路上经过,就可以自行完成动态称重、车辆抓拍、脸部抓拍、视频监控、信息处理,而且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可实时固定相关证据。

  “超限超载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可在以往,超限治理面临点多面广、人力不足、长效管控难以维持等难题。非现场执法,改变了我们原来的治超执法状态,”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信息经交通运输部门初审后,会推送给交警部门复审,并对确认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进行事后处罚。

  不仅在重点物流企业和码头,江苏交通执法部门还将“源头治超”延伸到了全省的高速公路入口。自2019年11月4日起,所有超限超载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江苏高速公路。在货运非常繁忙的苏通大桥沿线,“入口拒超”刚刚实施的头2个月中,省高速公路沿江支队一大队的执法人员就劝返货车46辆,卸驳载货物超过200吨,扫除了一个又一个随时有可能“引爆”的“隐形炸弹”。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省高速公路入口累计劝返超限车辆23.65万辆。

  多方联合惩戒,不断消除安全隐患

  在创新引入大数据和科技化手段的同时,江苏交通部门联合公安交警、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强高风险企业管理,保持警钟长鸣。

  今年以来,三部门连续对违章经营行为较多、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严重的“两客一危一货”企业联合集中约谈提醒,并对违规高、事故多、隐患突出的运输企业进行联合通报、督办和曝光。

  前三个季度江苏全省共查处客、货道路运输案件19956件,其中“两客一危”违法案件9044件,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6655辆,其中外省非法经营车辆1217辆,吊销经营许可证47件。根据省安委会印发的《江苏省“两客一危”挂靠车辆清理工作方案》,截至9月30日,全省认定“两客一危”挂靠车辆9436辆,已全部清理完成,整改完成率100%。

  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鸿飞介绍,我省还进一步加大非法营运车辆智能化联合打击力度,目前,全省地方和高速公路交通执法队伍联合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形成合力,全省利用“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系统”已查实非法营运车辆6244辆,纳入高速公路禁行大客车“黑名单”545辆,对发现的外省籍高度疑似非法营运大客车513辆,基本实现了非法营运大客车的动态清零。经过持续治理,前三季度江苏籍车辆在全省境内发生道路运输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8.56%和71.07%。在江苏,百姓出行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

  “在全省非法营运车辆智能化整治工作上,要强化多方联动,细化举措,推动系统应用创成效,提升执法效能,突出品牌特色,展示成果亮点。”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说,还要强化数据分析,智能研判,建立公安、高速公路部门联动新体系,深化部门间数据共享研判;要强化对非法营运车辆主动发现、智能跟踪、精准堵截、一招致命的打击力度,着力解决非法运营车辆跟踪查处难、执法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要强化数据共享,智能协同,建立部门信息互通互融机制、安全监管执法处罚闭环机制以及安全生产执法联动机制。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朱璇通讯员 陈锴

标签:非法营运;非法营运车辆;智能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