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技之长”传承金陵千年文脉
南艺举办非遗“守正创新”双创教学成果展
2023-05-23 19: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孙海燕  
1
听新闻


“遗技之长”传承金陵千年文脉

南艺举办非遗“守正创新”双创教学成果展

  5月20日,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非遗“守正创新”双创教学成果展暨2019级文化遗产研究专业毕业展于校内古陶瓷博物馆正式揭幕。该校2019、2020级文化遗产研究专业的同学们以巧思匠心重现金陵千年文脉。

守正创新方能历久弥新

  推门信步古陶瓷博物馆,左手边木雕竹编《渔隐》系列展品再现魏晋风流:寒江独钓的蓑笠翁,濠梁之辩的游鱼,曳入山水的扁舟,简约云澹,超然绝俗。

  如果说香插作品《寒江独钓》以线香为渔者手中钓竿的构思是妙手,那么笔洗《如“鱼”隐水》依托木料器型而雕琢的游鱼溅波便堪为细工,动静之间,仿佛令人得以窥见陶潜笔下桃源。

  看过《兔影江南》系列的俏皮灵动、《渔隐》系列的率真天然,转角处《无梦到徽州》与《丝路花雨》两个系列又开启了敦煌异域与皖南古城的文化碰撞。其中《丝路花雨》系列展品以木器为胎,结合掐丝珐琅工艺绘制卷云、花卉等艳丽纹样,有如反弹琵琶的飞天落于石窟古壁,使原本朴实厚重的木料焕发华美新彩。

  掐丝珐琅工艺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是一门古老的制作工艺,即在传统的金、铜胎上以金丝或者铜丝掐出图案,然后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经过烧制、磨光等制作出精巧别致的工艺品。

  走过转角,一眼可见仿山水意象的黑色展台上陈列着许多玲珑可爱的小巧牙雕挂件。

  牙雕艺术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历经千年沉淀,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也是一门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其作品有着“有机宝石”的美誉,不仅品相光洁剔透、晶莹如玉,珍贵程度也堪与宝石媲美。

  南艺牙雕技艺当代文房及首饰文创产品系列由江苏省非遗仿古牙雕代表性传承人戴德裕老师参与指导学生创作。展出的牙雕挂件结合白兔、仙鹤、寿龟等寓意美好祥瑞的传统动物形象,综合使用镂雕、透雕、沉雕和线雕等技法,展现了大自然和南艺非遗学生匠心之美的结合。

  嵇康《广陵散》绝响散佚,观壁上金陵古琴却依旧有风骨铮然之音。左侧一架琴身中空无弦,设墨山水为灯,恰似士人高洁;右首则见悬画心为琴,弦音珠玉泠然,正谓光风霁月,这也许就是作品《“月明沧海”古琴灯具》所阐述的意义。

“遗技之长”源于专业素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门较少为人知的专业,位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22年颁布的《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09年,南艺人文学院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本科专业,是全国艺术院校中最早开设从艺术学视角下研究文化遗产(非遗)保护的本科专业。2022年,成功申报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并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非遗保护”领域排名第一。

  据南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系主任陈红雨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注重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同时掌握“一门保护理论+一门技艺”的非遗保护综合性人才——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非遗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种以上的传统美术、工艺或音乐方面艺术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文化管理机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文旅部门及各类非遗保护机构从事理论研究、遗产项目调查立项申报、发展规划设计、非遗文创设计、非遗项目管理等工作。“这也是我们开展‘遗技之长’系列双创设计融合教学研究的初心。”

  “遗技之长·非遗‘守正创新’双创教学成果展”暨“四美四育”情景课堂教学活动是南艺文遗人的一次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南艺人将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己任,让非遗焕发新魅力。

  (江南时报记者 孙海燕)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牙雕;陶瓷博物馆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