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双传学系统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
2024-03-18 22:2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吴雨阳  
1
听新闻

双传学系统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

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江南时报讯 3月14日至15日,江苏举办2024年度全省文艺工作培训班。14日,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以“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主题进行授课,系统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全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早在2005年,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提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双传学认为,这意味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标志性成果,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结出新的时代精华,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了新的行动指南。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倘若按照人类历史大势所显示的逻辑,这一历史际遇将是文化的。”双传学认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他认为,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引领前进的旗帜。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厚的文化传统、高度的文化认同、共同的精神家园,使中华文化不会成为其他文化的附庸,始终在独立自主的轨道上实现自我革新和发展,中华文明因此才能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成为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文明进步的标识,它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双传学认为:“文化对经济产生作用,还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我们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统一,实际上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滋养。”

  文化是民生幸福的要义、美好生活的保障。“文化对人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这是普遍需求,也是一个人终身相伴的需求。”双传学认为,人们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也通过文化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归属。

  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综合国力的有力支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则可能不打自败。”双传学说。

  深刻认识精髓要义,把牢文化建设方向

  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牢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双传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到孔庙、敦煌莫高窟、朱熹园、三苏祠、殷墟等100多处历史文化遗产考察,就文物、考古、非遗等作出170余次指示批示,讲得多、讲得高、讲得远、讲得深、讲得广。

  从国际国内、历史现实相贯通的角度,双传学深度解读了“两个结合”、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七个着力”等系统论断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大问题。双传学认为,这是对悠久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让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成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是对日新月异的伟大创造的自信,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实践与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也是对光明宏大未来的自信,“总书记讲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他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双传学说。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开创了党的理论创新新格局。“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双传学说,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第二个结合”与“第一个结合”相提并论,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在他看来,“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重大方针。“创造性转化,通俗一点讲就是将传统的文化形式进行加工改造,赋予它新的表达形式。”双传学以中国传统制茶工艺为例进行了阐释:“现在市面上发明了很多新款茶,奶茶、水果茶、芝士茶等等,而聊天品茗、围炉煮茶成为当下爆火的社交方式。茶饮形式的丰富,让古老的中国茶成为更多年轻人的新宠,焕发出新的活力;正是通过这种‘形的更新’,让‘养在深闺’的非遗成功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创新性发展则是根据时代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拓展、延伸、深化,丰富它新的价值空间,可以理解为“神的发展”。“我们还以中国茶为例,它曾经作为丝绸之路上最珍贵的礼物传到世界各地,今天它再度成为中国人睦邻友好的生动写照:茶叙外交,国际茶咖对话……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开放中国。”双传学说,“茶”这个字拆开来,就是人在草木间,很有人情味,这种天人合一的农耕文明观念,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独特的意义。如今,中国茶的韵味不仅更醇厚,还香飘世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人文经济学”的重大课题。双传学将其理解为,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同时文化又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怎么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三个要素很重要,一是创意驱动,二是科技支撑,三是品牌引领。”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文化发展,创意制胜,内容为王。文化内容的表现力上,要善于在艺术作品中运用科技手段;文化形式的吸引力上,要善于运用科学技术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上,要善于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而文化品牌体现着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凝聚了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影响力,对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使命。双传学认为,文明是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是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互相交融、相辅相成。“现代文明是在传统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两者隔离开来。”他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显著特征是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崇尚和平、协和万邦、包容性很强的文明,和平、和合、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的重大主张,这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命题。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为跨越不同文明、道路、制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了精神桥梁,竖起了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思想灯塔。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八个字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品格的高度概括。”双传学说,“明体”,即明确文化、文明以及文化建设的本质根据、根本原则等内容;“达用”即明确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工作的实践路径、方式方法等。“体用贯通”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体与用的辩证统一,既有思想理论层面的认识论,也有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规律性认识,也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如何抵达“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双传学认为,答案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的“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

  提高能力素质,贡献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都要做实干家,也要做宣传家。在双传学看来,提高能力素质,才能努力为繁荣江苏文化“百花园”贡献智慧力量,“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有文化、讲文化、懂文化、会文化。”

  有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不仅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还要善于涉猎渊博的知识,既要知晓本民族文化之“根”、之“脉”,也要了解世界文化之“叶”、之“花”。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丰富内心世界、涵养人文精神。将丰富的人文知识,化作解开工作难题的金钥匙。

  讲文化,重视文化价值,牢固树立“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一样重要,加快文化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一样重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需求一样重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一样重要”的发展理念。

  懂文化,掌握文化发展规律。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促进,继承借鉴和改革创新相结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协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繁荣发展与文化市场管理相并重。

  做文化,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向上,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向前,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向外,就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不断“向上”“向前”“向外”,推进文化创新。

  (记者 吴雨阳)

标签: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