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为践行文化自信,丰富“石尚麒麟”文化品牌,9月28日上午,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主办的“石尚麒麟·光影”石头印象摄影展在麒麟中央公园展厅开幕,“石尚麒麟·寻技”传承更新讲座同步举行。
“石尚麒麟·光影”石头印象摄影展分为“石麟神韵”、“窦村戏韵”、“石尚千载”、“石乡古迹与新韵”四个部分,作品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屠国啸先生为麒麟街道创作的系列作品以及“石尚麒麟▪光影”石头印象摄影大赛中街道居民投稿的优秀作品组成。拍摄内容涵盖麒麟街道辖区范围内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风貌及其他区域可以考证为麒麟石刻技艺参与创作的文化遗存;能够表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场景与景观;生动展示居民幸福生活场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建筑园区和发展成果等一系列摄影素材。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屠国啸介绍,他经常拍的明孝陵、中山陵其中也有大量石刻精品,神道石刻、四方城的神功圣德碑,给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且高品质的创作素材,这些石刻背后,都离不开千百年来窦村石刻匠人参与。所以,屠国啸在此次展览中的对初宁陵石刻、窦村古戏台构建,都进行了艺术的再加工,分别融入中国古代绘画和戏曲文化,更好的呈现他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也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祝福麒麟街道所拥有的宝贵文化资源未来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同时,屠国啸表示,在参与大赛作品评选过程中,发现麒麟街道居民投稿热情很高,对摄影活动很是积极,通过作品展示了新时代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能够感受到广大麒麟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石尚麒麟·寻技”传承更新讲座以“城市人文助推城市创新发展”为主题,讲座以麒麟街道本土文化专家时家成老先生“麒麟人眼中的麒麟镇”分享启幕,讲座嘉宾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南京市旅游学会会长邢定康、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皮志伟、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屠国啸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结合麒麟街道所拥有的城市文化现状,就如何立足特色,助推城市创新发展问题进行分享。
邢定康与屠国啸分别从各自的旅游、摄影专业领域进行分享,两位嘉宾通过展览作品,对比今昔,回忆了十多年前一同记录麒麟街道的南朝石刻、窦村古村落的拍摄活动,表达了对麒麟街道重视文化传承与发展这一理念和措施的肯定,他们认为通过保护和发展古代文化遗迹和古村落资源,打造城市人文环境,助推城市创新发展的方式,在其他城市和南京的其他区域已经有了许多成功案例,麒麟街道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方式并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石尚麒麟文化氛围。
作为环境艺术领域专家皮志伟教授在讲座中表示,中国的古建筑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建筑演变积累了浓厚的人文和历史内涵,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痕迹。特别是长期以来不被学术界推崇的民居建筑,更是凝结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精髓,他认为窦村中的明清石屋就是典型代表。窦村石屋、古井所呈现各项建筑特征、审美特征、功能设计等都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民间工艺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以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不能断代。在此基础上,为现代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古建筑的改造利用等工作指明了方向,应当加以推广和传承。
青年文化学者、知名主持人周学主持讲座并分享观点,他认为麒麟街道拥有气魄雄伟、造型生动的南朝石刻,古朴沧桑、野趣横生的古村石屋,设计精巧、流淌不息的古井,特别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象,正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是我们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源泉。如果一个城市失去历史的根脉就找不到变迁的源头,如果失去文化的记忆就会失去灵魂的皈依。因此,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守住自身历史和文化延续的根脉,可通过加强对历史古迹、传统村落等多元文化标识的系统保护,来展示自己在文明演进中所具有的深厚内涵、底蕴和张力。
麒麟街道办事处主任钱鹏辉介绍,此次摄影大赛、展览和传承更新讲座是麒麟街道第二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系列活动之二。钱主任表示摄影大赛和展览,旨在通过摄影发掘地区文化底蕴、利用影像记录时代风采,展现光影中的极美南京,推进现代化品质城市建设过程中麒麟地区的生动实践、历史风貌、古迹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他指出传承更新讲座活动中的专家分享,可以很好的激发居民保护文化根脉的动力,激活地区发展新活力。在麒麟街道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既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社会的便利和舒心,又能保护住传统文化的历史风貌。我们应该科学、系统地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才能在保障民生的同时留住乡愁。不断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区域社会治理水平迈向新台阶,走出一条具有麒麟特色的文化振兴之路。(潘林安 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