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才子 心潮逐浪高——序王长江作品合集《行走江南》
2022-09-25 19:5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杜立明  
1
听新闻

  从认识作品再认识作者,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对圆满的过程,你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去想象作品以外的作者是个什么样子的人,然后去证实这种想象是否正确。

  认识王长江正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那是朋友推荐给我的他写的几首诗歌,从作品中我似乎觉得他应该是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模样,见到本尊之后,更觉得眼前这位人到中年的大个子真有点“仙风道骨”的文人气质:虽游走于商业大潮之中,却依然保持“书生意气”,有着“渔翁”的心境。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不食人间烟火,作为熨帖心情、抚慰心灵的文字,甘于“宁静”,才能创造出接近完美的好文章。

  长江在一家农商行从事文字工作,在文学、书法、摄影上都有所造诣,深耕的主体业务更有见地,近年来创作了许多体裁的作品,收录在这本《行走江南》中。

  先从他的文学与书法作品说起。

  诗是什么?相信每位诗人的回答都会不一样。其实,诗歌最能体现个性特质,属个体生命的真诚绽放,《诗经》中的“诗言志”,其“志”就是个人对世界的感悟。长江的诗歌,有几个特点令人敬佩。一是以相对生活化的意象表达某种情感,这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诗歌作品。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但表达情感则需要一定技巧,现代诗歌更讲究意象,长江善于用熟悉的意象创造陌生感,从而打开心灵去承载世界,让读者获得愉悦的空间。二是作品十分俊秀。他的诗歌不长,语言平静、秀丽,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

  谁的意念稍稍一动

  所有的花朵就会猝不及防

  暖风打着口哨 长途跋涉

  与花开进行一场赛跑

  ——选自《花事》

  花朵与人的意念浑然一体,灵动中层层蜕变,辗转相生。

  海平线蔚蓝着信仰

  搁浅的桅杆并不孤单

  风帆烈烈作响

  看海的人

  隐约听见海螺的号角

  一声又一声

  催促启航

  ——选自《启航》

  大海永远是“波澜壮阔”的题材,作者借用海平线、桅杆、海螺等物象寄托情思,表达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精神,让人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

  最能承载汉字独特造型和笔墨韵律的当属书法,书法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包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长江书法从技到艺、从艺入道不断递嬗,特别具有“气势美”,应验了“气是万物之本源”的法则。近些年来,长江书法艺术日臻成熟,除了先后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书法作品百余幅外,还散见于朋友书名、酒店牌匾、杂志文题、企报报头、名酒酒标等方方面面。

  再说长江的摄影。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长江从工作实践出发,日积月累,由最初工作应付拍照走上摄影之路,用镜头,用光影定格历史和珍贵时刻。比如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到张家港农商行调研等历史画面,弥足珍贵。他还把镜头聚焦三农,拍摄出《甜蜜的事业》《现代麦客走四方》《草莓熟了》等数百幅摄影作品,鲜活生动,赋有时代和艺术气息,并在各级摄影竞赛活动中屡屡斩获奖项。

  或许正是有了艺术功底,长江在工作上也是精益求精、屡创佳绩,不少新闻作品吸收了文学的精髓,抒写出了时代的特色。

  基层单位本是出新闻的地方,但对于一个单位的通讯员来讲,发现和写作新闻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在一个单位时间长了,往往会“视而不见”,敏锐度不断降低,同时,单位领导对于本单位发生的事情,不管新闻价值几何,都喜欢报道一下,这给基层通讯员带来了不小的困惑。

  长江不是媒体人,却有着新闻工作者的赤子之心。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敏锐的嗅觉、激情的文字,涵养健康的新闻价值观,写下了一篇篇充溢着时代特色的通讯、消息、信息,笔底流波澜,纸上见春秋,在全国农信社行业树立起标杆。长江撰写的信息曾分别获相关领导批示,在业内产生了较大良好反响,且意义深远。同时,他所负责的单位信息宣传工作连续九年名列全省农商行系统先进行列,特别是在张家港农商行负责信息宣传工作期间,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农商行系统前茅。前不久,长江又被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主办的《中国农村金融》杂志表彰为“2020-2021年度全国农信宣传标兵”就是最好的明证。

  《行走江南》中有较大的篇幅是工作稿,包含了三个部分——理论研究、通讯和消息,细细品味之后,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理论有高度,通讯有深度,消息有鲜度。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长江善于抓住金融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从理论的高度去研究、总结。

  理论自信是理论自强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自强是理论自信的目的和落脚点,研究金融理论亦然。他撰写的《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 支持城乡一体化进程》洋洋洒洒近8000字,全面总结了张家港农商行信贷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及启示,从理论上阐述了田野“沃土”是金融服务“热土”的本质,总结了信贷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六大重点,给政府和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他撰写的《农商行资本补充的张家港样本》一文,通过剖析张家港农商行资本补充的经验做法,从而得到相关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全国农商行资本补充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指明方向,这充分反映了长江高度的理论自信和自强。

  让理论“有滋有味”的基础是深耕基层,同样,一篇优质的报道更需要一线的“养分”。长江撰写的通讯报道来自于热气腾腾的改革前沿,接地气、有深度,更有嚼头,读后让人“心潮逐浪高”。

  通讯《铁肩担道义 妙笔著华章——江苏张家港农商行成立十周年改革发展纪实》,大气磅礴,万余文字,一气呵成,洋溢着激情和思辨色彩;《金港涌动组资潮——江苏张家港农商行港区支行组织资金工作纪实》,事例鲜活,人物生动,语言接地气;《凤凰桃农的笑声》紧紧抓住桃农何菊香丰收时喜悦的心情展开,既生动有趣,又能给人以启迪;《从优秀到卓越》解析了张家港农商行敢为人先的精神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使其走在全国农商行前列,屡次成为那个“吃螃蟹”的第一行。

  当然,长江所撰写的消息也十分精彩、新鲜,这种短小精悍的体裁在他的手中显得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在张家港农商行丰厚的金融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采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集中体现了长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诠释了一名金融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相信在张家港农商行的金融史诗上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签:长江;商行;张家港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