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观念里最为重要的节日;故乡,是游子们一年来旅途奔波的尽头。为了积极支持配合疫情防控,一些身在他乡的游子选择不返乡就地过年,他们如何度过这个春节?
羊油辣椒油是家乡的味道
“我是江苏徐州人,爱吃羊肉。羊肉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羊肉汤、红烧羊肉、孜然羊肉、葱爆羊肉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这里经典的羊肉汤,汤里的辣油是灵魂。南京人吃鸭血粉丝汤、喝小馄饨的时候也爱放点辣油,但是徐州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徐州人喝羊肉汤的辣油是用羊油熬制而成的,有着特别浓郁的香气。所以,每次父母从徐州来南京看我,我都会让他们去当地地道的羊肉馆买些店家自己熬制的羊油辣椒油回来,老妈在家熬上一锅羊肉汤,放上徐州地道的辣油,是小时候的味道,更是家乡的味道。”
张先生是一名南京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人员,今年为了配合单位“非必要不离宁”的疫情防控政策选择留在南京过年。父母已经退休,家中也就他一个孩子,老两口也跟着儿子一起在南京过春节。张先生说:“这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的职业因为是医疗卫生行业,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我身边很多同事、战友,都参加了2020年武汉抗疫,包括我自己当时也在武汉支援了两个月,他们还参加了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扬州疫情防控的支援。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白衣战士、白衣天使始终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职业精神、专业技能、无私奉献,守护着大家的健康。这几年,我们的工作特别繁忙,工作量翻倍,经常加班加点,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工作上,平时没有好好陪父母,想起来也是比较愧疚的。过年了,可以歇歇了,就想着可以多陪父母一起看看春晚,吃顿好的,陪他们出去走走逛逛。”
“过年,老爸老妈会准备年货,各种鸡鸭鱼牛羊肉,我也买了很多爸妈喜欢吃的水果、零食。老爸会在家里贴对联、贴福字,老妈忙着准备年夜饭,各种各样好吃的,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就好。”
一个人也要好好过年
“今年是我第一次留在北京过年,之前都是和家人们一起。”小蕙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高校老师,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她选择留在学校,“北京的政策是‘非必要不离京’,作为一名老师,我想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在回家的路上或者聚会之类的活动中可能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同时,也为了给学校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就不回去了,我爸妈也理解并支持我的决定。”
“不回家其实还是很想家人的,不过自己一个人也要好好过年,这样家人就不那么担心我了。”为了给家人们买年货,小蕙一放假就去逛各种商店。“北京有个牌子的点心很有特色,而且还出了可爱的卡通款,我的家人们也都很喜欢,我自己平时舍不得买,但是过年了一定要给家人们安排上!”她买好后还写了祝福卡片随点心一同寄回老家,点心虽小,但饱含着满满的情意与关爱。
此外,小蕙还买了虎年的窗花、地垫、福字、红包和写对联的红纸。“我最近正好有时间,也在练习书法,就顺手给自己写了几副春联。”贴上这些红红的装饰品后,小蕙的房间里顿时有了过年的氛围。
“我有几个朋友也留京没有回家,我们在一起整了几个菜,虽然不多,但是抱团取暖也让这个年过得有滋有味。我和家人们还视频直播吃饭,和他们一起‘云拜年’‘云年夜饭’‘云看春晚’。”
“原来一直和家人们一起过年,尤其在爷爷奶奶长辈面前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小朋友。这次自己贴春联、贴窗花、布置屋子和准备年夜饭,就感觉自己忽然长大了,是个大人了,这可能就是成长所需要经历的吧!不过我父母看到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好,他们也很欣慰。”
不管在哪里都要过春节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哪怕是身处异国他乡,游子过春节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小刘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学生,学校安排她去国外交换两年,今年是最后一年。虽然远在海外,她和同学们依旧坚持把年味拉满,大家一起好好过个年。“不管在哪里,我都要过春节!”她带着笑容,坚定地说。
小刘和同学们在春节之前便已经开始计划了,他们一起凑钱租了一个民宿,过年期间,大家在这里一起做饭、吃年夜饭、看电视、聊天。“因为怕外面疫情不安全,我们就打算在室内,几个小伙伴一起聚聚,共度新年。”小伙伴们一人做一两个拿手菜,不一会儿,桌子上便放满佳肴。
他们还买了一些烟花,饭后一起到没人的空旷户外燃放。那一簇簇绽放的火花,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这是海外游子们专属的欢乐。
(江南时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