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猎鹰(四首)
2021-09-07 09:5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桂林  
1
听新闻

  (一)

  扶鹰驭马飞,

  兔狡猎人威。

  踏雪乘风去,

  缠貂月夜归。

  (二)

  大漠起孤烟,

  胡鹰日下旋。

  影随山上雪,

  獭鼠缩窝边。

  (三)

  星眸瞰大川,

  耸翅赴苍天。

  雪野收金爪,

  花毡猎物鲜。

  (四)

  身披雪月光,

  脚下历风霜。

  地扑青云翼,

  天边顾四方。

  (注:作者为无锡援疆干部,对口支援新疆阿合奇县。该县属猎鹰之乡,猎鹰文化历史悠远,举世关注。长年生活在帕米尔高原雪域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传承着从祖先那里传下来的驯鹰技艺,世代演绎着人鹰共生的传奇。“身跨昆仑骏马,手托天山雄鹰",他们骑马牧羊时,经常人手一只自己驯养的猎鹰,在阔克萨勒山、喀拉铁克山,或登临白雪皑皑的高山顶上,或策马奔腾在深山幽谷中,将猎鹰放飞。每到冬季,长达数日的猎鹰捕猎比赛,场面更是妙趣横生,且令人惊心动魄,不亚于西班牙斗牛。天高云淡、雪亮风清,特别适宜猎鹰繁衍生息,目前县内有野生的鹰隼2000只以上、持证驯鹰手140名。驯鹰是一门绝活, 技艺口口相传,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据说,捕猎时不能喂饱猎鹰,俗称“饱鹰不猎”。同时,不见猎物,不能揭鹰的眼罩,更不可解开脚绊,这就是所谓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只好的猎鹰,一年可以捕获数百只猎物,一种说法是“一匹好马也难换一只好鹰”。猎鹰也是柯尔克孜民族的图腾,其迅猛、强悍,是驯鹰养隼者一种身份的象征。当一只猎鹰停留在驯鹰者坚如岩壁的臂膀上,鹰深沉的眼眸透露历经风沙的岁月,坚毅的羽翼呈现质地黑硬的底色,犀利的喙像是对人们述说3000多年柯尔克孜奇特的历史,驯鹰者久经风霜的脸宠也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李桂林(图片提供:杨龙 郭欢 恩普 洪亮)

标签:猎鹰;驯鹰;猎物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