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激发市场活力 规范市场秩序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5500万户增长到1.46亿户,增长了近1.6倍,年均净增长超过1000万户;其中企业从1300多万户增长到4600万户,个体工商户从4000万户增加到9800万户;市场主体活跃度总体稳定在70%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394万户,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创造财富、科技创新、吸纳就业、增加多样性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载体。微观市场主体的精彩活力表现,能够绘就磅礴壮观的宏观经济发展格局,有了市场主体蓬勃健康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张工表示,近年来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大关,全面综合提升了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同时也支撑了国家财力的稳定增长,为国家更好地解决国计民生问题,提供和完善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促进地区间、城乡间均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增强小康成色,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为统筹有序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奠定了重要的支撑条件。
“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为巩固存量就业和吸纳新增就业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特别是近年来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新设市场主体,就业容纳能力强、创业带动就业特征明显,有力支撑了年均新增超过1300万人员就业。”张工表示,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
一是全国1亿多各类市场主体吸纳承载了近3亿农民工群体就业,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农民生活改善,有力增强了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内在活力,同时也有力保障和充实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劳动力资源的补充。
二是9800多万个体工商户群体直接带动近3亿城乡人员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支持和鼓励群众以自然人身份直接开展经营活动的政策,培育了个体工商户这一中国特有的市场主体形式,对吸纳和稳定就业、发展经济、活跃市场、安定社会、服务生产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独特作用。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庞大市场主体,带动数以亿计的城乡基层人员扩大就业、勤奋创业、勤劳致富并先富带后富,这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3.2万元的一大支撑面,有力保障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