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传出多项喜人数据
江苏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江南时报讯(记者 康旭阳)7月13日,全省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与江苏各设区市政府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协议落地落实,13份协议总体完成率达64.2%;南京、徐州、常州、苏州、南通、扬州、泰州7市,在2020年质量工作考核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分别位列A等和优秀。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3份协议总体完成率达64.2%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与江苏各设区市政府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协议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30日,13份协议共1208项具体任务,已完成775项,总体完成率达64.2%。
在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方面,191项工作任务已完成92项。国家家用纺织品(床上用品)质检中心、省海洋食品质检中心、省纳米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8个国家和省中心批筹或建成,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床上用品分技术委员会落户南通,苏州获批全国首个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无锡、徐州、南通建成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盐城实现苏北地区特医食品注册企业零的突破,省特检院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综合服务中心、丰县工作站挂牌运行。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175项工作任务已完成143项。省市场监管局先后赴盐城、连云港、宿迁等地就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开展培训授课,对南京、南通等地企业提供经营者集中审查咨询指导,支持南京建成全国首个公平竞争审查监测评估系统。指导无锡建成网络交易远程电子数据取证中心,发布全国首个网络交易监测地方标准。支持常州在全省率先建成“证照分离”工作应用平台,打通省、市平台数据对接通道。支持苏州自贸片区率先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险评估结果互认试点,有效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在质量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面,241项工作任务已完成143项。省市场监管局支持无锡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南京、苏州建成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分中心;指导各地申报第22届中国专利奖,获得6个金奖、11个银奖。推荐全省64个组织和个人参评第4届中国质量奖,数量较上届增加82.9%;支持泰州举办首届“品质城市论坛”;在常州、镇江等地建设首批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苏检通与通通检、泰检易平台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方面,106项工作任务已完成67项。省市场监管局指导12个地方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将无锡、苏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扬州等6个市纳入第二批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检验检测方式改革试点,支持淮安市政府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指导无锡建成智慧监管平台。积极支持各地争创市场监管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2个地方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27个地方获得省政府办公厅督査激励。
宁徐常苏等七市质量和
食品安全工作均为最高等级
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江苏省质量发展委员会、江苏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分别组织开展了质量工作考核、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2020年,全省质量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情况稳中向好。
质量工作考核中,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扬州市、泰州市考核等级为A级;淮安市、盐城市、镇江市、宿迁市为B级。
全省消费品质量合格率95.02%,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4.85%,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服务质量持续向好。南通市海门区探索实施家纺“质量合作社”管理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被国务院表彰为推进质量工作突出的地方;南京市组建实体化运作的市委创新委,完善“1+N”高新园区运行体系;苏州市率先发布《质量提升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由政府出资先行垫付的线上线下无理由退货制度;南通市成立“质量合作社”,助推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泰州市出台《泰州市标准化条例》,研制发布《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以上4个设区市被省政府表彰为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改革创新成效明显的地方。
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南京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宿迁市为优秀;无锡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镇江市为良好。
全省全年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连续4年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取得A等次。南京市建立特殊食品和食盐安全监管专家库,首创“监管+专家”模式;徐州市将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纳入市级表彰奖励项目;常州市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南通市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总监制度,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苏州市打造特色食用农产品监管体系,初步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信”的监管目标;泰州市建设3所食品安全主题公园,营造共治共享氛围;宿迁市推进学校食堂食材实现“阳光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