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马院学子:脚丈丁堰,情系桑榆
2024-09-02 14:09:00  
1
听新闻

  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促进全面养老福祉,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义学院“暮年善养”实践团队充分利用暑期时间,深入到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丁堰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坚持聚焦当地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力求基于乡村实际,探索出一条充满人文关怀的养老路径,为构建“善养”模式建言献策。

实践团成员于20224年7月7日在正式开展实践前于南京师范大学内合影

  2024年7月20日,实践团队开始了本次调研之旅。通过前期资料搜集以及与作人员的交流,团队成员对丁堰镇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丁堰镇60岁以上人口有一万余人,大约占人口的20%,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91户。在随后的数日里,团队成员陆续前往丁堰镇下辖的红桥村、朝阳村、夏圩村与赵明村进行调研。

  红桥村是调研的第一站,它位于丁堰镇东南部,共有41个村民小组,其中农户1485户,人口4895人。团队成员深入村庄,寻访空巢老人,对当地的空巢老人和作人员进行了详尽的采访和问卷调查。村子里的一位空巢老人表示,他与老伴离异,子女跟着老伴走了,如今就自己一个人,经常会感到很孤独,但村子里的年轻党员经常会去看望他。在访谈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也贴心地送上了小礼品以表感谢。

  在走访接下来的几处调研地点时,团队成员认真记录所见所感,及时召开讨论会交流想法,并且最终根据调研所得的结果,将空巢老人的意愿分为了五个维度,分别是亲情需求、社会交往需求、教育需求、文化娱乐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首先,农村空巢老人中,夫妻空巢老人在亲情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较大满足。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对于独居空巢老人而言,尽管会安排作人员定期去看望老人,但效果不佳,因此不论是作人员还是志愿者都无法代替亲人的陪伴。

  其次,在社会交往需求方面,老人们往往倾向于动寻找同村人聊天。然而农村缺乏青年人,实际上老人选择社会交往对象的范围十分有限,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

  再次,普遍来讲,老人的教育需求并不高。由于学历较低,知识水平不高,老人们在表达自身需求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语的情况,需要依靠其他人代述。因此,教育方面的支持也是必须要提供的。

  与此同时,限于农村环境条件与村民的文化水平,空巢老人的娱乐方式比较单一,文化娱乐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而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老人的完成情况较好——劳动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另外,虽然养老机构能够基本实现对高龄农村空巢老人的照料,并满足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但仍然有很多老年人认为在养老院的生活会限制自身自由。

  基于以上调查,实践团队成员得出了一个结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要问题是不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将初步想法与建议向村委会提出,希望能够对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有所帮助。此外,团队成员还通过线上宣讲的方式广泛宣传此次调研成果,得到了积极的反响。经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在未来要持续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团队于7月开展线上宣讲会

  芳草之心盼雏归,空巢孤影黄昏照。“暮年善养”实践团队将继续深耕乡村养老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农村空巢老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求的善养模式。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善养问题必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袁颜宇 李松珩

标签:团队成员;空巢老人;老人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