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垃圾分类始于心,文明风尚践于行
2022-09-25 19:28:00  
1
听新闻

  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生态文明服务,争做青春助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实践行动的积极倡导者和维护者,8月22日起,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学院青春绿领实践团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践行垃圾分类 践行绿色理念”调研与宣传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垃圾分类政策,调研社区垃圾分类实施以来的成效,并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获得社区工作人员的点赞。

  垃圾分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每天早上6点半,小区垃圾分类专员王大爷都会准时守候在垃圾分类点位上,问询居民投放的垃圾内容,并指导大家将垃圾投入指定的垃圾桶。像这样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场景,实践团成员在进入社区、街道等调研过程中经常见到。漂亮的垃圾分类环保屋,整齐摆放的垃圾分类桶、分类亭,以及醒目的垃圾分类科普海报构成的整体环境,早已取代了原来气味难闻的垃圾桶及其周围脏乱差的卫生“暗角”印象。

  通过深入学习和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已有几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举措和方法,目前垃圾分类基本实施“四定一撤”制度,即垃圾定点投放、定车运输、定时收运、定位处理,撤掉之前零散放置的各式各样的垃圾桶,配备四类定点排放的垃圾分类桶,并在周边设置醒目的垃圾分类标识、海报等,安排垃圾分类督导员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类别、投放方式等,引导居民从环境卫生、文明生活的角度有效处理生活垃圾,这些措施有效引导了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也不断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垃圾分类——一件人人可参与的行动

  “以前扔垃圾的时候,我离垃圾桶很远就扔过去了,因为味道太难闻了。现在大家都弄垃圾分类了,垃圾投放更方便了,小区的环境也好起来了,大家住在里面的心情也更加舒畅了。我上幼儿园的小孙子天天都喊着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在家里还有模有样地跟我讲垃圾分类的知识,现在垃圾分类都是从娃娃就抓起来了。”一位小区居民在实践团成员采访时说道。

  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首先走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知识讲解、分类课堂、体验互动等现场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随后,团队成员以在线问卷、随机访问的形式向居民调研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人都对垃圾分类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自主准确分类垃圾还不是很理想。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分开组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各项志愿服务中。有的参与到垃圾分类现场督导志愿服务中,指导社区居民将垃圾投放到指定垃圾桶;有的参与到“一日垃圾分类我参与”志愿服务中,捡拾公共区域垃圾,亲身体验垃圾的分拣工作;有的通过张贴海报、现场宣讲等形式,参与到社区、学校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等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交流会上表示:“垃圾分类是我们生活中的手边事,我们不仅要知道垃圾分类的知识,更要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意识,从心底里认可垃圾分类,并积极践行垃圾分类,这样才能让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垃圾分类——始于心,践于行

  垃圾分类是实现绿色生态、绿色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的要紧事、重点事,也是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关键”小事。实践团成员会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认真整理问卷调查结果,深入分析目前垃圾分类实施成效与改进方向,努力做好垃圾分类的模范参与者、积极宣传者,贡献更多青年大学生的力量与才智。

 

标签:
责编:于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