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术后依旧胸痛、胸闷?|专家:微血管不通是关键
2022-06-07 15:15: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由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首选的冠脉再通治疗,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然而很多患者在治疗后,胸闷、胸痛的症状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这是由于溶栓和介入治疗只能开通心梗堵塞的大血管,心梗大血管堵塞后,与其连接的微血管可能由于缺血、缺氧,很多已经受损或坏死,即使大血管开通,血液仍无法有效运送到心肌细胞。这一现象被医学界称为“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在近日举办的“健康北京”--慢病管理专家论坛上也指出,即使心梗患者堵塞的冠脉已开通,仍有30%-37%的患者存在心肌无再流情况。他强调,冠脉开通并不代表心肌组织能得到彻底的恢复,这也是当今再灌注治疗的国际难题。

  心梗后开通冠脉不等于“完事大吉”

  在我们心脏的大血管和心肌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密麻麻的微血管,它们是将血液运送到心肌细胞的最后通道。杨跃进教授指出,微血管“堵塞”是心肌无再流发生的主要机制,包括微栓子栓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水肿、微血管结构完整性破坏等。还有一种情况,当支架疏通大血管后,骤然恢复的血流会猛烈地冲击这些微血管,损伤微血管的结构,这被称之为“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会导致心肌损伤加重。

  双重、双向保护血管内皮及心肌细胞,防治无再流

  研究证实,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肌无再流的重要节点。杨跃进教授指出,心肌微血管是由内皮细胞外面包裹一层基膜组成,因此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可能才是防治心肌无再流的关键所在。

  既往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有望能够防治心肌无再流。为验证通心络胶囊的这种作用,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具有保护心梗再流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内皮细胞得到保护后,也会反过来保护心肌细胞。杨跃进教授指出,通心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双重、双向保护作用,减少心肌无再流,缩小心梗面积。

  临床研究,为通心络疗效提供证据

  为探究通心络胶囊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了“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以评估急性心梗患者在急诊介入手术前及术后服用通心络胶囊对心肌无再流的防治效果。

  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较安慰剂改善心肌血流灌注,24小时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提高20%(65.74%vs. 45.95%,P<0.01),心肌无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34.26%vs.54.05%,P<0.01)。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P<0.05)、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改善心功能(P<0.01)。

  另有研究证实,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还可预防动脉斑块形成,稳定已经形成的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降低心梗的发生和复发,为患者带来多重获益。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致命性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要及时给与再灌注治疗。溶栓、介入和搭桥治疗是疏通堵塞冠脉的常用手段,但这不等于给心脏上了“保险”,并没有完事大吉。心梗患者要服用可以保护微血管、修复微血管损伤的药物,来改善微循环,让血液能真正运送到缺血的心肌组织,从而更好地防治心肌无再流的发生,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微血管;心肌;完事大吉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