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蓝海、深耕沿海、策应上海
南通三“海”并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南通滨江临海连上海,地理位置优越。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考察,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7月30日上午,省政府召开“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通专场。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南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战略、新举措。
近年来,南通在“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张彤表示,南通“经济强”的基础更加厚实,2020年迈入万亿城市行列,2023年经济总量达1.18万亿元,近四年年均增长5.3%、增速在全国26个万亿城市中列第7位。同时,“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生活品质显著改善,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南通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环境美”的底色更加亮丽,环境质量持续优化,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态带全线贯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成为全国典型,南通已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此外,南通还积极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市县两级“满堂红”,“中国好人”数量全省领先,创意发起“童声里的中国”并唱遍神州,幼有所育、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全龄友好城市加快建设。
向海图强,寻“新”求“质”。张彤表示,当前,南通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突出产业这个关键载体、创新这个核心要素、协同这个重要路径,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为江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勇担使命。
开拓蓝海,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100多年前,张謇先生在家乡南通大兴实业,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去年,南通成功引进科创项目1428项,新增高企736家,六大千亿产业集群产值破万亿,船舶海工与高端纺织跻身国家先进集群,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未来,南通将以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探索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等科创平台,实施重大科创项目,优化人才引进评价方式,激活生产力新动能。同时,推动设备更新与消费升级,联动多方资源,擦亮“好装备、南通造”品牌影响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龙头企业联合创新,链接优质资源,力争到2025年,再引培科创项目300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翻番、达到2万亿元左右。
深耕沿海,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南通沿海加快崛起,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世纪以来,南通建成全国最大的LNG能源岛——阳光岛、全国首个风电母港和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群。近三年沿海累计落户10亿元以上项目102个、总投资3700亿元;今年还将新开工7个百亿级项目、预计总投资超2000亿元。南通下一个万亿看沿海,坐拥广阔未开发土地,南通沿海潜力巨大,将坚持优江拓海、陆海统筹,以产兴港、港产联动,完善海洋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港口、科技、经济及城市综合实力,为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策应上海,打造长三角北翼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依托深厚合作基础,南通超过50%的企业在上海有合作关系、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70%的规上制造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精准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全面落实沪通新一轮科技创新和苏通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实施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等“五大行动”,积极推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努力打造长三角新质生产力承载地、制度创新试验田、融合发展样板区。
(王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