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5000名白衣天使战斗在疫情治疗一线
患者康复出院收到“毕业礼”
医护人员用爱心点亮生命之光
江南时报讯(记者 王琦)随着南京趋稳向好,扬州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相关部门也对康复治疗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在这些康复案例的背后,凝聚着5000名医疗工作者的艰辛付出。
信息发布:
医疗救治遵循“四集中”原则
8月18日,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发布会,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丁小平通报了疫情、病例救治等情况。据介绍,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经专家评估,有16名确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将转至定点医院康复。截至8月17日24时,南京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5例,出院75例。截至目前,南京市还有160例本土确诊病例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其中轻型31例,普通型129例,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而在此前的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卫健委副主任张金宏表示,在医疗救治组织上,江苏依然遵循“四集中”的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
“集中患者”方面。疫情前期,将患者集中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进行集中救治,落实定点医院床位,准备备用医院腾空方案。扬州疫情突发以后,迅速组织扬州三院改造,扩充收治能力,就近收治患者,同时已完成备用定点医院改造。
“集中资源”方面。疫情发生后,省调集各大医院医护骨干及呼吸机、ECMO等设备,支持南京、扬州定点收治医院,全省组建67支共4786人的医疗队伍支援医疗救治工作,其中,重症医疗队22支、1351人,普通整建制医疗队45支、3435人。截至8月15日,已先后派出3支重症队、3支普通整建制医疗队、1支儿科医疗队支援扬州三院,7支医疗队共计558名医护骨干。
“集中专家”方面。根据救治需要,第一时间调集省级重症、呼吸、中医、院感专家驻点加强医疗救治技术指导和支持。截至8月15日,已累计选派65名专家分别赴南京市第二医院(28名)和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37名)驻点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集中救治”方面。国家、省、市医疗专家每日进行三级联合会诊和病例讨论,按照“一人一小组”“一人一方案”,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予以抗炎、抗凝、中医药、提升免疫、营养支持等治疗。对入院病例,建立监测预警指标,关口前移,早筛查、早治疗,尽可能防止患者转重。对重型患者,按照国家指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呼吸支持等,积极使用恢复期血浆,改善脏器功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此外,14岁以下患者(占比10.1%,最小年龄4个月),虽然都是轻型、普通型,但考虑到儿童、婴幼儿的症状、用药和成人有很大区别,引入儿科专家参与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定精细化方案规范管理。高龄患者(占比32.7%,最大年龄91岁),很多都有基础性疾病,需要通过多学科的协作会诊,如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等,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张金宏介绍说,此次也特别注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遵循国家卫健委第八版《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三方三药”指南,根据地区气候时宜和此次德尔塔毒株感染病例症候特征,通过望闻问切,根据病情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理疗、膳食养生等多种形式进行辨证治疗。中医药全程参与隔离点预防、定点医院救治、出院后康复的“防、治、康”工作,充分体现中西医协同。
康复案例:
“楼长”光荣出院送祝福
龚晓璇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7月31日,龚晓璇随江苏省人民医院79名医疗队员火速集结,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8月12日,龚晓璇值小夜班,下午4点进舱,在舱内的4小时要不间断地测温、询问,跟踪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针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要定时测量血压和血糖,调整药物,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龚晓璇说:“我们测脉氧的时候,一般会让病人趴着测一次,平卧位测一次,下床活动再测一次,这样能多方面反映病人的肺功能情况。这些病人两三天要复查一次血,复查一次CT,要根据对方的复查结果,来进行病情判断和医嘱调整。”
龚晓璇说,自己刚进舱的时候还是有些害怕的,担心会被感染,不过只要严格按照防护培训考核的要点去做,时间长了就没那么担心了。
据了解,平时医护们还会带着病人做康复操。龚晓璇表示:“专家组的意见就是上床要趴着,下床要活动。趴着能够改善肺部通气,下床活动是为了改善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因为这个病毒本身容易造成一些血栓,所以要进行锻炼。”
这两天,龚晓璇所在的病区迎来第一位康复患者出院。“她的出院也给我们的治疗带来了信心!”龚晓璇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一起努力,让所有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复出院。希望我们能战胜疫情,一起守护南京,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216号,今天你出院啦!”通过网络视频,记者看到一个简短而温馨的楼长交接仪式在省人医负责的病区举行,前任楼长——阳光灿烂的姚先生光荣出院,同时也迎来了新楼长——坚强乐观的任女士。经过十多天的悉心治疗,姚先生达到了出院标准,医务人员亲切地称之为“毕业了”,还向他送上了“毕业证书”,送去了平安果。据了解,省人民医院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疗队负责的病区专门设置了“楼长”,让像姚先生这样乐于助人的病人带领大家一起做康复训练。姚先生非常感激省人医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连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