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有法可依
江南时报讯(通讯员 尚世钰 肖日东 记者 孙海燕)6月24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南京市人大相关工作机构携12个部门,共同解读《条例》的立法背景、立法过程、特色亮点和监督检查等情况。
据悉,历经8个多月的精心打磨,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查批准,《条例》将于7月1日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有了首部“基本法规”。
汇集3万人意见
只为条例“立得住、能管用”
南京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吴伟介绍,南京市的红色资源呈现出“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价值高”的特点。为了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列入了2021年度立法计划。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的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统一领导,提高立法质量。
据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一级巡视员陈炜介绍,《条例》两次审议期间,相关单位先后组织召开80余场座谈会、论证会,听取雨花英烈等革命后代的诉求和建议;反复征求相关部门和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的意见;前往红色李巷、革命圣地井冈山考察并召开专家论证会;举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立法”网谈等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了10多个部门、近3万人的意见建议,深入梳理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保护现状,全面剖析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高频次的调研,为常委会审议制定一部“特色、精细、创制”的精品法规创造了条件。在《条例》获批通过后,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还指导相关部门开展了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较大的社会影响。
八大亮点
成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精品良法”
记者了解到,即将实施的《条例》分总则、调查和认定、保护和管理、传承和利用、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46条,对系统保护、长期传承、合理利用、充分展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作出专门规范。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姚正陆介绍了《条例》8个方面的亮点,主要有:
确定“红色管家”,建立联合保护机制。《条例》一方面对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跨部门的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另一方面,确立保护责任人制度,明确红色文化资源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为保护责任人。此外,《条例》还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共同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摸清“红色家底”,明确调查认定程序。《条例》以专章形式规定了红色文化资源调查认定制度,明确了从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到保护名单的申报、认定和专家评审,再到核定公布全流程的具体程序,与名录保护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闭环,为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法规保护体系提供了立法支撑。
遵循“保护为先”,构建系统保护体系。《条例》创设名录管理制度,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红色文化资源列入名录予以保护。实行分级分类的保护措施,对已核定公布为文物、历史建筑、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红色文化资源实行重点保护。
加强载体建设,打造红色文化名城。《条例》围绕深挖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禀赋、打造红色文化名城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一是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本市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建设;二是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红色文艺精品创作扶持机制,形成一批有震撼力、吸引力的红色文艺作品;三是建立南京市红色地名名录。
坚定文化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条例》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以制度刚性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出禁止性规定。同时,还特别强调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指出雨花英烈精神等红色精神的传承、弘扬、传播等受法律保护。
完善责任体系,画出法律红线和底线。《条例》在罚则中对毁坏、污损红色文化资源等行为作了处罚规定,完善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护红”职责履行情况
成监督重点
有“良法”,更要有“善治”。记者了解到,围绕《条例》的实施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行使人大的监督职权,综合运用定期审查、专项视察、专题审议等监督手段,保障和促进法规实施。
陈炜告诉记者,在监督过程中,将重点把握《条例》创设和细化的各项规定,检验其落地落实的情况和效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法规要求配套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是否按期制定;二是《条例》规定的各级各部门职责的履行情况,相关经费和人员保障措施,红色文化资源载体建设等情况;三是《条例》关于传承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专章规定、都市圈协作的落实情况;四是法律责任的实施情况,是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多手段的监督,将进一步促进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从“有法可依”到“良法善治”。
首张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电子地图上线
已标注10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准确位置
江南时报讯(通讯员 尚世钰 肖日东 记者 孙海燕)《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与百度公司联合发布南京市首张红色文化资源电子地图。记者了解到,目前电子地图上已标注南京市10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准确位置,方便广大市民参观打卡。
南京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吴伟说,为了让全市乃至全国百姓更好地保护、宣传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南京市委党史办梳理了全市16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点。
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周连勇介绍,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南京市的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在手机电子地图上还没有标注,有的标注位置不准确,市民寻访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条例》施行前夕,市律师协会联合江苏新闻广播,组织了近百家律师事务所党组织、近千名律师参加了“追寻足迹悟初心 砥砺奋进开新局”主题实践活动,实地探访全市16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点,采集了详细位置、坐标定位、现状图片,为制作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电子地图提供了最新信息。
记者了解到,在百度地图中输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地图”,目前已完成标注的南京市10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点的准确位置与坐标定位以及现状实景可以全部显现。比如,点开“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地图上显示地址为“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北苑内”,同时巍峨的纪念碑也以图片的形式显示出来,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