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校长刘永彪:勠力创新,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021-12-20 11:15: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记者:金陵科技学院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全日制城市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和1958年成立、1984年复建的南京市农业专科学校,现荣列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创始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学校是如何探索由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并迈向新兴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实践,勠力创新合力创业的?

  刘永彪:作为一所在创新之路上昂首迈进的大学,“金科创客汇”是国家级众创空间,累计入驻学生创业项目200余个,其中105个项目经过孵化已经成立了大学生自己的创业公司。近年来,我校专利受理授权数量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比例不断提升。当前,学校正在为迈向特色鲜明的江苏一流、国内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未来五年,仍然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黄金机遇期,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基本建设与内涵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广泛汇聚人才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创新资源和文化资源,推动学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记者:进入“两建”(高质量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高水平建设全功能型城市大学)发展关键期,学校是如何关注内涵发展的?

  刘永彪: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我校被列入“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电子信息、土木水利、会计被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0年,我校申硕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充分体现了我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阶段。但也必须客观地认识到,未来五年,学校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破解制约学校“两建”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加速推进“两建”目标的实现。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我校需进一步加强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待办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并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项核查后,再开展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工作。

  记者:在全面加强师资队伍高质量建设、优化构建校园发展新格局、强化金科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是如何布局和推进的?

  刘永彪:首先,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构建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培训体系、荣誉体系、考核及监督体系;深入做好学科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布局,进一步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建设,促进人才与学科和团队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快推进教师的国际化培养,提升教师的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完善多维度分类分层考核评价体系;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师资共同体建设。

  其次,按照“优化战略布局、提升发展能力、加强协同创新”的校园规划理念,以江宁校区为增强学校发展能力的主核,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为驱动力,打造全功能型校园;以白下校区为深化校地创新发展的拓展轨,通过政产学研金全面深度融合的示范性校地战略合作新模式,打造融合型校园;以台创园新校区为创新农业发展的增长轨,通过建设科技产业培育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再提升基地、农科教深度融合示范基地,打造创新型校园;力争完成幕府校区整体置换和搬迁;提高校园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深入推动校园服务智能化建设,形成智慧校园服务生态圈;进一步提高师生满意度。

  记者:按照“江苏一流、国内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愿景,学校是如何步步深耕的?

  刘永彪:学校将紧紧围绕“一二三”愿景目标,即:一个“新发展格局”(构建成以优化城市大学整体布局为目标的新发展格局)、两个“根本”(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坚持提升对南京贡献度是根本责任)、三个“成”(加速完成大学指标任务,奋力建成江苏一流、国内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努力创成高水平全功能型城市大学),以高质量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系治理为抓手,以“三个一”(第一、唯一、一流)成果为导向,努力使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在聚力内涵式发展中充分释放,办学活力在聚焦高效能治理中得到充分迸发,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在高质量发展中得到充分实现。

  通过“南京化体系战略”与“网络化体系战略”的双轮驱动,进一步巩固“政校城、行教企”融合发展特色,以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建设中抢占制高点,成为南京市主导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整体加速推进“八个全面”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发展内涵、全面加快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特色发展能力、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优化构建校园发展新格局、全面强化金科文化建设。通过实施16项重点项目计划,优化办学结构,加快引进领军型人才及团队,努力提高博士学位和具有正高职称教师的比例,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江苏一流、国内高水平新兴应用型大学。

  □ 本报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金萱

标签:学校;硕士学位;校园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