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切实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
2021-12-21 09:55: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主持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如何抓住大学生这个重要群体,讲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史作为最好的“大思政课”教材,激起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强国报国之志,激励学生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及时将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先后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等集体备课活动,聘请地方“理论名嘴”等担任客座教授,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从三尺讲台到社区村居、乡间田野,同学们一边上好“田野上的思政课‘在希望的田野上’信仰大课堂”,一边组建党史宣传小分队,利用假期进行党史宣讲,让自己既是学习党史的“受教者”,又是宣传党史的“施教者”。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轮驱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定向联系学院制度,帮助挖掘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委书记履职亮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开设《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课程。

  主持人:如何聚焦师生“急难愁盼”,把“我为师生办实事”落到实处?

  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通大学党委按照中央、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部署要求,把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作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力举措,与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合推进,推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落到实处。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积极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共确立校级层面“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17项并大力推进,目前已完成12项。支部层面共确立实事项目454项,目前已完成401项,党员个人共确立实事项目2090项,目前已完成1854项。所有项目将于12月底前办结。

  在此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立足”,推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和“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一是立足师生需求,着力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改善设施条件,聚焦助力就业创业,聚焦服务人才发展,聚焦提升服务能力,聚焦提高幸福指数,实施了启秀校区整体翻新改造等一大批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实事项目。二是立足事业发展,奋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紧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一轮校区建设,深化省市共建南通大学。紧扣立德树人,紧盯内部治理,以“一把手工程”的担当压紧压实党委责任。紧贴高质量发展开新局,全面开展“开局加速跑、冲刺新赛程”实践活动。三是立足服务地方,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辐射力。

  主持人:如何深挖校本资源,打造具有通大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品牌?

  答:创建于1912年的南通大学,在109年的发展历程中,深深烙下了党的组织在通大发展、成长、壮大的印记,留下了革命先烈在此顽强拼搏、砥砺奋斗的事迹。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深入挖掘本校红色资源,系统梳理通大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印记,南通大学是全国精神文明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20多年来,在“莫文隋”精神的传承和浸润下,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大爱奉献在南通大学已生根发芽、蔚然成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大力弘扬“莫文隋”精神,依托“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生动开展“党旗在一线飘扬”活动,以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暖心事让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底气更硬、信心更满。

  主持人:作为一所扎根地方的综合性大学,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地方党史学习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答:刚刚闭幕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江苏着眼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对于南通大学这样一所扎根地方的综合性大学来说,特别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多世纪以来,南通大学始终秉承先校长所提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始终把自身的发展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提供力量。

  此外,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们积极对接地方需求,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生命科学学院农用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研发绿色农药和微生物肥料,为汉中市解决农业水土保持、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党员在社区义务支教中融入党史教育。体育科学学院组织师生党员到乡村中小学开展体育浸润行动,等等。

  本期栏目主持人:吉明明

标签:党史;师生;南通
责编:刘岩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