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句容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百亩家庭农场、千亩现代农业园区、万亩高标准农田”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产品和服务上做文章,为新格局农业、新生态产品、新思路销售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句容农商行党委会积极组织学习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文件,明确方向、制定目标,将服务“三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该行党委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委办局汇报,赢得支持,经与天王镇政府有效沟通,共享资源信息,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履行推进单位的职责,通过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推动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有效实施。句容农商行开展的“书记项目”,创新推出“党员创业致富贷”,提升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双带”能力,被句容市委评为优秀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被省联社党委评为“十佳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立足农业特色 强化定向服务
句容农商行大力支持特色产业,主动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充分保障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全流程服务,促进农产品向地域商品、著名产品方向转变。
一是支持苗木产业。大力支持天王唐陵苗木产业园,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推动苗木市场形成规模效益,使之获得了“江南花木第一村”美誉。
二是支持应时鲜果产业,助力果品产业向有机及精深加工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优质果业品牌。如对春城集镇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定制“惠农贷”,助力葡萄种植产品升级,目前已有50多个品种,同时也推动了葡萄干、葡萄饮料(酒)、葡萄果酱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销售。
三是着力振兴特色文化。支持句容市委、市政府“抢救保护老建筑”“抢救弘扬老民俗”为重点的传统文化“双抢”工程,如支持义台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8000万元),还原容城古老记忆;同时有力服务农村公共文化产业和服务发展,保护全市5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支持千华古村景区建设(项目经理贷200万元),推动木偶戏、古彩戏法、驯鼠等非遗技艺重现,复原古村繁荣盛世。
围绕农业主体 精耕“三农”主业
句容农商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主动对接工商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掌握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情况,以“扶大、扶强、扶优”为方向,实行信贷资金倾斜,扩大其示范带动作用,增强脱贫致富带动能力。如天王镇味特佳食品(江苏)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家禽肉类食品精加工,句容农商行向该企业授信1200万元,帮助升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与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就业200人。
支持新型农业主体,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局、农服中心等职能部门,采集新型农业主体名册,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回访活动,重点扶持葡萄、稻米、草莓、苗木、草坪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如支持虎耳山无花果专业合作社50万元,实现无花果种植、生产、销售等四大类(鲜果、冻干、果脯、果茶)、8个品种的多种类开发、多渠道销售,全年实现产值270万元。疫情期间,句容农商行还通过各种方式,重点跟踪了解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经营状况,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打赢复工复产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支持农民创业致富,深化“阳光金融 普惠‘三农’”品牌建设,提升农户贷款的可得性,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句容农商行大力推广客户金融定制服务模式,形成“惠农贷”“党员创业致富贷”“富民创业贷款”“支农再贷款”等特色系列产品。如桥头村一名党员,运用30万元“党员创业致富贷”,从事茶叶种植销售,不仅实现了自身致富,还带动周边60名群众共同致富。
创新金融产品 打造支农品牌
试点整村授信。为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句容农商行在天王镇唐陵村试点“整村授信”模式,以户籍信息为基础,以村干部评议为依据,线下走访(“背靠背”评议,批量预授信,建立白名单制)、线上用信(手机银行快速放款,随贷随还,方便快捷),实现“一张纸授信、一次都不用跑的用信”的优质金融服务。
创新“农商行+”模式。针对不同组织形式和行业特点,创新“农商行+”服务新模式。句容农商行2016年启动“农商行+农业合作社”的“惠农贷”项目,后面又陆续创新“农商行+组织部”的“党员创业致富贷”、“农商行+科技局”的“科贷通”、“农商行+团市委”的“启航贷”、“农商行+人社局”的“富民创业贷”、“农商行+残联”的“光伏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商行+”服务体系。
发展线上贷款。紧跟线上贷款大趋势,句容农商行积极推出“税易贷”“薪资贷”“社保贷”等线上产品,积极打造“阳光E贷”线上支农贷款新品牌。同时简化贷款流程,将50万元以内经营类贷款、30万元以内消费性贷款全部采用手机银行自助渠道进行发放。朱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