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盐城农商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的发展基调,将风险防控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薄弱环节的制度建设,做好信用风险防范与处置。
强化重点行业风险管控。该行完善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机制,对集团客户、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两高一剩”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监测,动态调整全行信贷投向,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对于房地产贷款,稳妥有序降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密切关注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合作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资金回笼情况,以及相关行业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于绿色信贷,加强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支持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控制“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对于政府平台类贷款,合理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或类似流动资金贷款方式的融资(含票据业务),不得为其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提供配套融资。
强化大额贷款风险管理。从严控制大额贷款的投放和增长,稳妥优化大额贷款结构。对于新增大额贷款严格控制准入条件,有效识别集团客户;对于存量大额贷款加强贷后管理,制定压降计划,重点关注大额民营企业弱担保贷款的信用风险。加强统一授信管理,将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债券投资、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开立信用证、保理、担保、贷款承诺以及其他由该行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实现授信额度的统一分配与管控,防止多头授信、过度授信。
强化风险偏好与限额管理。结合该行战略规划、资本规划、经营状况及最新监管要求,明确风险偏好。依据风险偏好,该行从客户、行业、区域、产品、方式、押品、期限等维度出发,建立多维度的信用风险限额管理指标体系,提高各类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对于指标超预警值的业务,督促各指标归口管理部门详细分析原因,制定指标限期达标的相关措施,切实防范各类信用风险。
强化各类风险系统应用。深化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在信贷全流程的应用,充分发挥该系统对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预警、反馈和跟踪监控的全程动态管理作用。强化风险偏好与限额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对信贷、资金、贷记卡和票据等各项业务的数据监控管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手段,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完善智能贷后系统,通过建立计算机风控模型探测,结合机器人智能外呼回访及催收,最大程度实现智能非现场贷后管理为主、人工现场贷后为辅的全新贷后管理模式。
(赵微微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