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月28日,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报告(2022)发布会上,荟萃学界专家的顶尖学术机构——清华大学课题组面向社会发布专项研究报告,以第三方视角系统总结2022年度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政策创新特点、实践进展和初步成效,深度解读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关键密码”。
连续两年,苏州都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召开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题大会。可以说,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是苏州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所作出的积极探索与生动实践。2022年是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起势之年。通过一年实践探索,苏州在数实融合、产业创新资源汇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新环境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
受苏州市社科联委托,清华大学课题组就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课题组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了2022年度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践,提炼归纳了“规划引领,推动产业创新赋能发展”“政策保障,优化产业创新集群环境”“纵向协同,打造产业创新集群架构”“四链融合,加速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力”“市域一体,驱动空间协同与群区合一”“政府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等鲜明特色。
报告提出,得益于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大决策,目前苏州产业体系已显现为产业创新集群引领的“三层结构”:战略产业层级的“产业创新集群”、细分产业层级的“创新型(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集群”和细分行业(微分产业)的“专业特色创新园区”。通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苏州产业体系战略性、前瞻性布局的关键举措。课题组认为,苏州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既促进了优势产业的重组与转型发展,又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并为未来产业的孕育发展奠定了厚实的“高原”基础。
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去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持续进行全面的政策创新,从人才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和创新环境政策等多个维度系统发力,全面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苏州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行政支持。在分析政策文本基础上,课题组总结苏州市全面“政策创新”的特点为: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创新能力优势;锚定数字赋能,提升数实融合优势;聚焦四链融合,构建政策协同优势;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产业治理优势并带动区域协同,巩固开放合作优势。特点及优势相互作用,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和产业体系优化提供了有力而规范的政策保障和行政支持。
研究报告提出,苏州先行先试的实践及成效证明:“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既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通过四链协同发力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两链融合”、推动产业集群与创新区域“群区合一”的工作抓手,是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产业创新集群的有效形成和持续发展则是其预期成果。
通过不懈努力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苏州将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人间天堂”,一座世界级、首创性、产城人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智造之城。清华大学课题组在报告中勾勒描绘出一幅令人憧憬与期待的产业现代化发展新蓝图。 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