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民谚云:“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这就是所谓的“倒春寒”。立春后,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暖,但早晚温差大,相城区漕湖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全东杰表示,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需要警惕“倒春寒”,因为突如其来的寒冷容易引发血压升高,甚至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近日,家住北桥的张阿姨来院就诊,主诉,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并且每日都规范服药,但是最近经常性头晕头痛,头脑不清,精神不振,睡眠也不好。经过全东杰仔细检查及问诊,张阿姨被诊断为“高血压3级”,血压为180/100mmHg。全东杰表示,“倒春寒”时期,昼夜温差大,气压低、湿度高,这种环境下,人体就很容易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继而出现血压升高,心脑负荷也相应加重。所幸发现及时,全东杰为张阿姨调整用药后,血压已经恢复正常 。
全东杰介绍,血压作为人体最主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不仅受到体内神经体液系统的调控,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大量证据表明,血压呈现出与环境温度变化相似的季节性变化:在炎热季节血压水平较低,在寒冷季节血压水平较高。因此,应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做好外出保暖与家庭供暖,减少温差对血压波动的刺激。
全东杰提醒: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及既往血压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患者,应在季节交替时加强血压监测,对于冬季血压升高显著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排查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如确定为血压季节性变化引起的血压异常升高,可根据患者情况及时灵活调整降压药种类和剂量,同时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非药物治疗也应被重视,减少钠盐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及避免情绪波动生活规律等。(姚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