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2023年2月1日下午,苏州市相城区黄埭实验小学全体教师汇聚新慧报告厅,开展以“鸿儒引读经典,翰墨润泽人生”为主题的寒假读书报告会。本次读书报告会分为两个议程:读书专题讲座和“新•教师”讲坛。
读书主题讲座——共赴一场文学盛宴
读书专题讲座由校长邱丽华主持,特邀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州城市学院文学与传播系主任、苏州中学伟长书院院长、古代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文系出站博士后陈国安先生作《中国教育的传统:仁者智者行者——从教育的视角读<论语>》专题讲座。陈教授从文化传统说起,介绍了中国文化中蕴含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元化的综合价值观。并以《论语》开篇的三句话介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后引出“今天的教育观:教育对象平等、有原则思考、教育始终融于生活”。本次讲座让老师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有了新的思考。
陈国安的讲座幽默、深刻而充满智慧,台下老师们认真聆听,专心记录着、思索着,收获颇丰。讲座之后,邱丽华作总结。她说每次听陈教授的讲座,都是一场文学盛宴,让人如木春风。特别钦佩陈教授知识之渊博,思想之自由,观点之新颖,风格之独树一帜。《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中国人心目中一部不能逾越的经典。陈教授从教育的视角来解读《论语》,引领我们树立今天的教育观,即教育要指向生活,指向个体的愉悦和幸福,指向个体融入社会,并保持个体的独立。这给我们今后的教育实践指明了改革和思考的方向和路径。陈教授在讲座中说:“今天我们读《论语》,就是重走孔子教育探索之路。”希望全体教师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在阅读中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并在实践探索中保持初心,向着理想的教育前行。
“新•教师”讲坛——生成教育智慧
“新•教师”讲坛由教科室主任倪红琴主持,五位青年教师结合相城区教育发展中心推荐的阅读书目,从自身的阅读经历出发,汇报了各自的读书感悟。
刘菁老师交流的题目是《感悟外语名师的“工匠精神”——读<聆听:外语界前辈的声音>(第二辑)有感》。她认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携手共进的团队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对教师而言,“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对完美技艺的追求。让学生学习得幸福而快乐,让知识展现得生动而有趣,让师生交流得欢快而顺畅,是每位外语教师的职业“匠心”。
杨媛媛老师交流的题目是《阅读沐初心,思考助成长——<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读后感》。她抓住“大概念”“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单元目标设计”等新概念,讲述了阅读后的诸多收获。她认为: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将被动的灌输转化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需要,并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要深入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多说、多唱、多演,感受音乐的快乐,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刘婷婷老师交流的题目是《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她从《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一书中令她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谈起,介绍了该书的主题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呈现以及四个变革趋势,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强调了体育老师应该明确的新课改“学会、勤练、常赛”的新要求。
王琳婷老师阅读的书籍是《美丽的数学》,交流的题目是《数+形+不确定性的美妙》,她认为:体会数学的乐趣就像游泳带来的乐趣,只有一个人可以漂浮一小会儿,并在清凉的水中扑腾几下,经历了历练,掌握了要点,才能像爱上游泳一样,找到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美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生活会变得更加确定。
杨佳靓老师以《人生最美是阅读》为题,回顾了她人生中的三个阶段:少年时:为赋新词强说愁;青年时:春风得意马蹄疾;成年时:也无风雨也无晴。她说: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是个人的事,也是非功利的事。非功利性阅读、非功利性学习以及非功利性生活,其本质都源于一种非功利性的态度。
五位老师交流之后,倪红琴作总结。她由衷感谢五位老师能认真读书、改稿、做课件,呈现一个个精彩的读书报告。同时,还勉励全体教师继续多读好书,提升自己,助力学生,共同谱写新慧教育的美丽篇章。
书有光,读最美。一个寒假的潜心阅读,不断完善着老师们的专业知识,生成着教育智慧,提升着精神境界。愿黄埭实验小学的老师们继续与书籍同行,静静读,深深思,走进先哲、专家的世界,与智者对话,和贤者并行,让书香润德,让翰墨泽知,开启元气满满的崭新学期,共创新慧教育的崭新篇章。(陈燕 周忠华 映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