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因为陆文龙先生的一本书而结识时晓刚君,他俩是曾经的师生关系。文龙先生在家乡做了大半辈子中学语文老师,时晓刚是他当年的学生。我几次接触后发现,时晓刚是个很有意思的后生,所走的人生之路也完全是自己的一派风采——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常熟市商业专科学校,读完商专被分到当时福山镇(1999年福山镇并入海虞镇)上的一家企业工作。先是在车间干了一年,后来把他调去厂里对外的招待所。送出去培训了半年,回来做过一段时间厨师,而后领导就让他来负责这个招待所。有六七个员工,他当小头头。像这样扎在最基层,干的又是相对单调而枯燥的工作,对一个年轻人,在性子和耐力的磨炼上,都极有好处。时晓刚在这方小天地里干足了六年。我听他说这段经历时,感觉到他内心的安静,沉得住气。
常熟市海虞镇福山办事处主任 时晓刚
时间到了21世纪初,那一年晓刚25岁。正好有一个机会,他回到了自己从小长大的那个村子。村名很吉祥,叫福山。随着行政区域几度调整,村子早不是以前的概念了。福山村有不小的规模,光人口就有六七千之多,村一级设了党委。先安排他担任村主任助理,看其他村干部如何处理那些棘手的问题,如何给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等等。有句俗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的便是村干部每天要干的事。从多种因建设需要而硬性要求配合的拆迁及其安置,到老百姓一家一户的自己盖房子;从前些年的征收农业税到各个不同阶段由上而下以家庭为单位需要去贯彻落实的大大小小的事儿,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推不掉也躲不了的,红脸白脸你都要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句常常用来形容村干部的话,时晓刚应当是体会最深的。可他一点没含糊,在这片他所熟悉也一定是非常热爱的土地上,为父老乡亲们,他兢兢业业工作了十五年,奉献了十五年。
入职后的第三年他做了村委副主任,第五年做党委副书记兼副主任,第十三年(也就是2014年)做了村里的一把手:党委书记。列出这样一份工作年限表,便知他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也看得出他是硬碰硬凭自己的实干赢得上级信任,一步步给他压担子、委以重任的。直到干满十五年,他才又上了一个台阶,被任命为福山办事处副主任,原先的村党委书记还让他兼着;几个月后又改兼另一个村的党委书记。这样的安排看得出组织上是让当地群众对他有更多的了解,也让他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为他后来担任办事处的一把手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
不妨说几桩时晓刚这几年领着大伙儿干的事吧。2015年,他和两委一班人在对福山村制定发展规划时,统筹考虑并对区域内原有古村落进行了第一批提升式的建设。文龙先生曾对我讲起过,晓刚自从到村委工作后,一直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他先用三年的业余时间,完成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专班的学习;之后又马不停蹄,用两年半的业余时间完成了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的学习。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其衍变,他常常会带着一些具体的问题向包括文龙先生在内的老师或前辈们讨教。从平时的广泛阅读中逐步形成了对古村落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思路,适时提出了在保留古村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要让村落“活起来、美起来、旺起来”的构想。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花园巷、殿桥头、平巷、寺前等四座古村落让人眼前一亮,既体现了水村山郭、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古色古香,也增添了轿车通道、健身场、停车场、老年活动室、公厕等新的起居与生活元素。村口建有小亭,亭内立红木牌匾,匾上刻字,介绍古村落的由来和历史。2017年,省市有关领导来福山村考察,对这几处古村落保护中的建设尤为赞赏,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要求予以推广。2019年,寺前等古村落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山村”。
2017年,时晓刚兼任七峰村党委书记,他把目光投向了村中的铜官山。此山是常熟市境内的第二高山,山下曾是古南沙县(后更名为海虞县、常熟县)的县治所在地,山上有摩崖石刻、石船、七峰亭、烽火台等古迹,周围有五座古村落。时晓刚与村两委班子人员共同研讨,制定了“修复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村落,推动乡村振兴”的方案,提出以“匠意、茶香、宜居”为特色,实施了铜官山山体修复工程,充分发掘铜官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保留原本山水格局的前提下,对山体植被、文化景观和步道设施进行了全新的改造。自2019年以来,七峰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9月21日,苏州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式主会场在海虞镇七峰村铜官山成功举行。一场农民自己的节日让“铜官山”这个名字迅速升温。2021年,铜官山“观山云隐”民宿和铜官山乡村乐园成为苏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两年来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如今,铜官山已打造成集“美丽田园、茶园、果园、花园和农民新家园”为一体的苏州地区有名的乡村研学游网红打卡地。
召集村民委员会会议
今年以来,这位年轻的办事处主任在征得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积极筹备,并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复,于8月初将七峰村更名为铜官山村。他是想借铜官山已有的影响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推进乡村旅游的同时,带动全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目前,规划中的稻米科普、国防教育、历史文化等活动基地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稻香小镇”、“茶香小镇”、“古音小镇”,是铜官山村稍后几年的努力方向和建设目标。时晓刚和他的同事们,正以最大的热情和一步步踏实的推进,努力打造一个农业强、生态优、环境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
我是在2018年夏天走近时晓刚的,起因是陆文龙先生写了一部后来被文史专家们高度称赞的《福山村史话》。我接手了这部书的相关编辑与出版工作,也因此逐步了解到这部书稿背后的一些故事。应当说这部书的诞生重要的推手是时晓刚君。他在2014年担任福山村党委书记后,深感一些历史文化遗存正在无法挽回地消失,他想到了自己当年的老师陆文龙先生,知其退休后一直在从事乡村文化方面的研究,于是请陆老师出山,来做这件带有抢救性质的“留住文脉乡愁”的工作。他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让知情者提供线索和口述史料,派人陪同陆老师实地探访。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陆老师走遍福山的每一处旧迹遗址,探幽寻古,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整理出文章120余篇,拍摄下珍贵的图片200余幅,在此基础上编写成常熟市第一部再现文物旧迹的村级志书《福山村史话》。时晓刚则责无旁贷地担任了这本17万字的志书的主编。该书于2019年2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随后,《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乡村干部报》、省委统战部主办的《华人时刊》杂志、《现代快报》、《南京日报》、《苏州日报》、《常熟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书给予了关注与报道;省市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纷纷撰文,对这部书的文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予以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常熟市海虞镇福山办事处主任 时晓刚
海虞镇的领导对这部书的出版也特别重视,在有多位省内外专家参加的首发式上特地组织了一台情景剧,让当地的中小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把书里一些精彩的故事,在灯光和音响烘托下的舞台上展现。
尤令我感动的是,新华日报社原社长、党委书记许洪祥先生在收读《福山村史话》后,第一时间写出了数千字的长文,对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艺术分析,并受邀在书的首发式上作重点评讲;会后,还特地将自己评文中所写五律诗,挥毫泼墨,写成了一幅清健隽永的书法作品,赠与福山村村史馆珍藏。这首五律诗这样写道:“漏夜读村史,悠然至福山。北郊云石卧,兵城将士欢。南街商铺密,护桥车马喧。更喜银杏伟,忠魂可鉴天。”
晓刚对地方文化的重视,和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将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巧妙地加以融合,这些特点在我与他几次的接触中,得以较为深刻的感受。我一直想写写这个深扎在乡村第一线的年轻的领导者,但他总是一再地推辞,表现出对待荣誉的一种淡然。他内敛而沉着,不事张扬,在对工作的陈述上显得十分低调。他说能在这块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放手做点事情,主要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关爱与支持,得益于这些年来诸多前辈的指导和同事的帮衬,更得益于所在区域(七个村、一个社区、一个农场)内四万多父老乡亲的帮助与呵护。他还很年轻,又有着这样的一种人生境界,相信他未来的事业之途会愈走愈宽广。作为他的忘年之交,我衷心祝福他美好的明天。
王慧骐(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