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党委、妇联邀请专业从事剪纸技艺的老师走进社区,开展了“虎头虎脑迎新年”剪纸活动。活动很受欢迎,居民朋友纷纷报名参加。居住在南环新村的孙阿姨带着孙女前来参加活动,她表示:“要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传统技艺感兴趣,了解、学习才能传承与弘扬。”
南环第三社区活动室里,每个桌子上都摆放着红纸、剪刀、相框等材料。活动开始后,老师向大家介绍,剪纸在中国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人们都会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剪纸艺术还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却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当天要剪的窗花图案,只见正方形的相框里,一个红色的“福”字喜气洋洋,再仔细一看,“福”字里有一个虎头虎脑的小老虎图案,十分可爱。
随后,老师开始带领大家进行剪纸操作。如何放纸、如何固定、剪纸的顺序都十分有讲究。老师还提醒大家,要先剪花纹内边再剪花纹外边,先剪细的再剪粗的。剪内边花纹时,先用剪刀尖在纸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再照着花样线剪。剪花纹时,剪刀始终是顺着轮廓线来剪,剪刀应该在外边,花纹轮廓线应该在里边。这样眼睛看起来方便,剪起来也顺当。
大家把老师的话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可是真正剪纸的时候,却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一番手忙脚乱后,大家渐渐找到了感觉,先后完成了自己的生肖剪纸窗花“虎头虎脑迎新年”。阿姨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得合不拢嘴,纷纷表示:“虽然我们剪的线条粗细不均匀,还有点毛糙,但是一点不影响小老虎的可爱和我们对新年的祝福。”
据悉,南环第三社区始终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弘扬与传承。社区利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居民开展联欢会、包粽子、做月饼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邻里互动活动。特别是重阳节,都会为辖区的空巢、孤老送去重阳糕和祝福。社区还利用寒暑假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为青少年开设剪纸、棕编、糖人、糖画、扎染、昆曲等传统文化课堂,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环第三社区党委书记赵雪江表示,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使青少年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