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竹》竹炭手机盒
参赛学校:台湾艺术大学工艺设计学系 参赛作者:庄智超
运用竹炭阻隔电磁波的功能设计一款概念产品,外形取自竹子意象,同时结合平常人们手机使用习惯,将木头制成适合手机放置之盒子,并以竹炭涂料应用于盒内。
睡觉时把贴近我们24小时不离身的手机置入盒中,形同手机的房间,阻隔手机产生的电磁波,降低对人体的影响,使现代人的睡眠问题得到改善。让我们暂时脱离手机的虚拟世界,把所寄托的情感放入盒中,向手机道声晚安,安心入睡。潜入梦底暂时逃避,晚安手机!
峰云三重奏——四款变奏项饰
参赛学校: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 参赛作者:王妍儒
项链分别是由两片云朵和一座青山组成。行云与青山分看时,是一幅幅美好的图画;合体时,却能谱成一曲气势磅礴的三重奏,云雾层层相叠,从天上流泻而下,轻盈地缭绕在壮丽山峰上,却又不失典雅优美之风。三物合看成景,分看亦成景,是可随心所欲自由搭配的项饰组合。
层峦叠嶂——笔与规
参赛学校: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 参赛作者:陈暐麟
科技普及的社会里,大部分人都依赖于电子产品,仅少数人依然携带传统书写工具。将层层的山峦刻印在木制的尺规上,尺规里还附有一支木制铅笔,方便携带之余,也能给人更深层次的意涵。
此作品不仅希望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也希望在科技发达的现今,还能延续维持手写的温度。
JUMP-humidifier 跃竹加湿器
参赛学校: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系 参赛作者:张元宸
本设计以戏剧脸谱为元素,以毛毡为材质,结合传统剪纸艺术来表现脸谱图案。当水倒入木盒里,因为浮力原理,毛毡会浮现出来,随着时间流逝,水分蒸发,毛毡又慢慢沉入木盒,非常有趣味性。
三生三世 Hills Around
参赛学校: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参赛作者:蔡子允
作品以自然群山山势之温润绵延作为母题,透过木料的质感与温度呈现。在层层环绕的山峦之中和自然相融,感受置身于林木里原始纯粹的生活美学。整体造型简单大方,体现生活的质朴,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八叶迎宾林
参赛学校: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 参赛作者:叶润儿
宾客到家,我们桌上就不可缺少茶水待客。边享茶边谈话,人与人聚会于一桌,这也就是本作品的意象。八角型的底盘象征着八方来客聚会,叶子造型的杯垫插在树枝上,整体就像一个小森林,放在桌上也可以当装饰品。
木构智能桌灯
参赛学校: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系 参赛作者:翟伟民、林忠祯、贾亮明
这款作品,儿童拆开包装后可以像拼接积木玩具一样组装起来,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卸收纳起来。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感应式开启的方式,内置的LED灯管与灯罩采用磁铁固定,可以拆卸充电;LED灯管还可以通过感应来调节灯光亮度、颜色等,非常符合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设计。
此外,整体榫卯的结构,不仅简洁牢固,而且组装的过程也非常具有趣味性。
暖丘 Sunshine Hill 融蜡香氛灯座
参赛学校:台湾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学系 参赛作者:蔡子允
将融蜡灯装置于山头,芬香烛座置于底部。
将晨曦曙光的光晕转化为几何圆形,作为可自由转动之支架。整体造型简单大方,给人温润暖和的视觉感受。
在视觉感官体验后,更可增添芬香,多重提升生活的质感与自然的原始意象。
翼
参赛学校: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系参赛作者:翟伟民、林忠祯、贾亮明
在造型上,汲取了中华传统建筑里的斗拱元素,由9个构件组成,相互咬合,浑然一体。在结构上,融合了十字交叉榫、插销榫等结构。为了稳定性考虑,圆柱形底座尺寸较大;同时为了增加牢固度,采用隐藏式的螺丝将衣杆与底盘固定连接。在组装或拆卸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构件穿插的先后顺序和彼此咬合关系。衣帽架整体犹如一个积木玩具,带给用户非常有趣的体验。
明忘茗缘
参赛学校:台湾南华大学产品与室内设计学系 参赛作者:黄凯正
明忘茗缘,“明”乃明式之意,取其风格,再造现代,引入思维,跳脱框架。“忘”则是忘掉过去,重新组构,时代不同,变化万千。“忘”与“望”, 传统与现代的脉络,如何观望这片风景,一切由你。
此作品以现代明式家具设计为发想,设计出有别以往的茶席桌椅组,选用成色丰富的亚杉,结合复合媒材铁件设计。大面积的亚杉运用鸠尾榫技法,增加整体现代感与视觉感,独立铁壶空间,挑高设计,底部增设抽屉柜,大大增加收纳空间,弥补传统茶席桌没有足够收纳空间的不足。如未来要量产,使用的传统榫接技法,皆可直接改为现代量产家具所用的技法。整体设计结合了创新、视觉、实用、可量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