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偷越国(边)境,他谎称自己被逼参与电信诈骗,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检察官抽丝剥茧,对案件进行还原。近期,经苏州姑苏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对一起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案作出判决。
涉案男子名叫小应,据他称,2021年4月,自己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则待遇优渥的境外财务招工广告,于是主动联系对方,并按要求新开户了五张银行卡。
随后小应辗转多地来到了云南,并在接头人的安排下,偷渡至缅甸境内。刚入境,小应就被三名荷枪实弹的壮汉带到酒店,并索要银行卡,稍有迟疑,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没收了手机卡、银行卡后,壮汉又拿枪逼问银行卡密码,得到答案后,警告他们乖乖配合。
小应称自己在被关进宾馆后的第八天,趁看守不注意偷跑出来,并顺利逃回了中缅边境。
小应的经历是否真实?检察官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没有会计工作经验,为何敢相信高薪招工广告?连办五张银行卡,难道没有意识到可能事有蹊跷?前往缅甸,他对于别人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实施犯罪是否有主观明知?
为了查明事实真相,检察官对其名下的所有银行卡进行摸排梳理。经查,早在赴缅前,小应其名下就有数张银行卡因为涉嫌诈骗而被冻结。而在缅甸期间,其携带的五张银行卡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流转,一周内资金流转数额达到163万余元。
通过对反诈平台上银行卡信息进行关联案件调取,办案人员还发现全国各地有多名被诈骗受害者报案,而被骗钱款均转入了小应的银行卡内。
针对这些可疑情况,检察官第一时间制作继续侦查提纲,要求侦察机关及时查实相关客观证据,同时引导侦查人员对小应进行精准讯问。
“你是否知道自己名下的银行卡3月就有涉嫌诈骗犯罪的记录?”
“你的学历仅仅是初中,也没有过会计工作经验,为何会轻易相信对方高薪聘用广告?”“对方要求你办这么多银行卡,你没有怀疑过吗?”
狂风骤雨般的精准发问,让小应哑口无言,眼看无法隐瞒,小应犹豫半晌,只得吐露实情……
原来,疫情之后,小应便成了一名无业游民,偶然一次机会,他发现在一些网络聊天群里,经常有人发布“高价收购银行卡”的广告。于是小应便动了歪心思,大量收购银行卡、手机卡,甚至偷渡至缅北,涉足“两卡”黑灰产业,协助黑钱转账。
2021年10月12日,经姑苏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对该案件作出一审宣判,小应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五千元。
在此,检察机关也提醒大家:国境神圣不容偷越,外出务工请通过正规、合法的劳务中介,切勿轻信境外招工信息。
(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