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十年代书家精英探寻展(22)徐成上
2021-11-18 19: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成上  
1
听新闻

 

寻找书写的慢时光

□ 徐成上

  曾悄悄问自己,为什么会去学书法?很多年后,我才明白,对我来说,学习书法,是为了寻找文字所蕴藏的美好,寻找内心的快乐和自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走上了书法前辈们曾走过的路。许多年前的许多事都已经淡忘,但是幼年时对毛笔的恐惧却记忆犹新。恐惧的根源在于每次拿着毛笔书写,我就会手脚发颤,感觉我瘦弱的身体完全不能承受毛笔所带给我的负担。心里总想着,是不是因为我是冬天夜晚出生的孩子,所以身子就特别弱呢?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

  接触书法这门艺术这么多年,但是越靠近,却越觉得它有着一种熟悉的陌生,也更加感受到它的宽广与深邃。或许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承载书法的可能只是一些陈旧发黄的纸卷、难以识读的木牍竹简、生锈的青铜器、残破的兽骨龟甲,但是书法的世界却是广阔无垠,因为它碰触着我们的心灵,直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很难想象,当文字诞生以后,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发现文字中蕴含的美感,然后让文字的书写演化为书法这种艺术。如果文字也会说话,它一定可以告诉我们,那时龟甲有点隆,笔毫微微短,朱砂是鲜红。

现代诗《我想要的五月》

  汉代大书法家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加上乌亮的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变化的世界。对美好笔墨孜孜不倦的追求,成为我们民族独一无二的印记。唐太宗在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之后,评其为“天下第一行书”,心摹手追,爱不释手。正由于唐太宗的喜爱和推崇,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兰亭序》,记住了王羲之,记住了那场东晋名士云集的兰亭盛会。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而在兰亭雅集的57年前,洛阳郊外的金谷园,也举行了一场类似的聚会。巨富石崇,以及潘岳、左思、陆机、陆云等西晋名士都到齐了,这是西晋最富盛名的一次聚会。在花树楼榭间,大家吟诗放歌。后来石崇把大家所作的诗篇合为一集,名为《金谷诗集》,诗集已佚,留下来的仅有潘岳的一首,其中有这样两句:“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潘岳即是我们所说的潘安,他是西晋的文宗,但他的相貌出众更是广为人知。后来人们描述一个人长相俊美,就用“貌似潘安”来形容。而潘岳的好友石崇,是西晋著名的诗人,也是西晋著名的大富豪。时值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专权,司马伦手下权臣孙秀垂涎石崇身边的绿珠,向石崇索要不遂,于是向司马伦献谗言,立即诛杀石崇。

宋方壶《山坡羊·道情》

  在被拘捕之前,石崇看着绿珠说:“祸由君起,奈何!”在这里,没有抱怨,只是无奈。绿珠说:“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说完一跃而起,从金谷园中的高楼坠下,就像暮春时的一朵落花。

  石崇临刑的那一天,潘岳也被孙秀抓起来了。当石崇看到从远处押解而来的潘岳时,愣住了,随后长叹一声:“安仁,你也像我这样吗?”潘岳沉默很久,然后说:“确是白首同所归。”

  500多年后,诗人杜牧来到了洛阳金谷园故地,曾经繁华的魏晋故园早已荒芜,杜牧想起曾在此地发生的一幕幕,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繁华事散遂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中庸》选句

  金谷不再,兰亭已矣。可我们还能记得石崇斗富,还记得貌比潘安,绿珠坠楼,即使《金谷诗集》只留下潘岳的一首,《兰亭序》也只有唐代的摹本,但魏晋人物的风神却代代相传。最是人间留不住,有时候,看得见的不见得能长久,而看不见的却经久不散。我们追寻魏晋,是因为那一代名士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性情率真,爱惜自我,他们高旷美好的性格,透过千年的时光震撼着我们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远比我们更纯粹的深情。

  我们放慢脚步,我们拿起笔,描摹先贤的笔迹,我们在书写中寻找美好,寻找平静的时光。让生命的轮盘转慢一些,何必匆匆忙忙,何必总是往外追求,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追逐着世人所追逐的那些,不断循环,没有尽头。用一点时间,让自己的心回归,不再心猿意马,不再杂念纷纭。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平静的心。用笔墨,用音乐,用文字,即使只有一台一书一砚,一城一觞一琴,亦是幸福,亦能洒脱。

王维《汉江临眺》

  苏轼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份洒脱是匆忙而过的人所体会不到的。书写也应该是洒脱的。不是匆忙,而是从容,不是束缚,而是心的自由。《世说新语》中记载了王徽之这样一则故事:王徽之住在山阴县时,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仆人拿酒来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王徽之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王徽之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最终结果,而在于其过程本身,没有了功利之心的束缚,人就获得了行动的自由。书写也是如此,带着功利之心去书写,很难获得书写所带来的纯真快乐,书写也就缺少了一份真正的自由与洒脱。只有你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去书写,你才会感受到文字所蕴藏的博大与魅力。

杜甫《旅夜书怀》

  书写是寂寞而温暖的。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了古时的抄经人,笔毫跳动,古老的文字一个个从无到有地出现在笔尖。青灯无言,抄经者内心宁静而虔诚,寂静欢喜,一如此时。

  面对先贤的笔墨,我们是否会感到孤独,是否会思念起先贤的风神。我想,即使孤独,亦是清凉的。即使思念,亦是在喧嚣的人群中静静地想你。穿越千年,古人的笔迹出现在你的眼前,不同的两条生命之线在某点上汇聚,人生的奇妙就是如此。

  曾经在苏州博物馆看到唐寅写给文征明的几行字,想起这两个性格和命运截然不同的人,居然是很好的朋友。狂狷的唐寅英年早逝,老实的文壁却得长寿。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很是短暂,但是现在他们的书迹又放在了一起。在几百年之后,他们又一次相聚。在唐寅跳脱的笔迹上,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才华横溢的江南第一才子。他们是知己,在我心里,知己的日常,应该是这样——

  文征明:“伯虎,我想去写字。”

  唐寅:“我也是。”

  文征明:“伯虎,我想去看垂虹桥。”

  唐寅:“我也是。”

  我们最初的书写,无关别人,我们是在为自己而书写,为追求美好而书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所有的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生长在同一棵树上的枝叶。人类对这三方面的追求,都是为了使生命从单纯的物质世界里提升,而达到自由。”真正的书写应该是自由的,不必人云亦云,没有争名夺利。有时候,我们也会像Flora Cash在《You're Somebody Else》中所唱的那样,“你看起来仍然是你,但你早已成了别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本心,不要被遇到的一切遮住了自己的眼。

  孙卓说:“明山秀水,可化心中郁结。”书法给我们营造的广阔世界也是明山秀水。而遥不可及的世界远比触手可及的世界更加辽阔,我们能在其中看到更多的希望和喜悦。不知、不懂、不能、不够……正因为这些未知和不足,我们才能迸发出不断前进的力量。

对联“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那些古人参照自然万物而创造出的形象,比他们的创造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他们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记忆的片段,历史的碎片,成了一块砖,一片瓦,一张纸,一截碑。

  我们书写着最初的符号,

  感受着另一颗心跨越时空,

  几千年仿佛刹那间,

  村落成了国,

  符号成了诗,

  呼唤成了歌,

  桑麻成了纸,

  书写为了自由。

 

  【书家简介】

  徐成上,苏州吴江人,1980年出生,苏州市区吴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隶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过语文课,当过班主任,入过全国展,现工作于吴江书画院。


标签:书写;书法;潘岳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