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根据“十四五”规划,政府将通过扶持“互联网+养老”“医疗健康+养老”等新业态的发展,到2025年,实现所有城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形成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苏州姑苏区苏锦街道正着力写好这篇文章。
政府主导 多方发力
整合养老服务主体
苏锦街道现已逐步形成家庭为主、政府牵头、市场和社会组织为核心,四位一体的精准养老体系。
理顺关系——让市场发挥主体作用。苏锦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由第三方复星康养集团运营,“探索市场对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机制及路径”,扩大市场发挥作用的空间,给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适当放权,不过多干预,让市场作为主体,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精准养老——以绣花功夫做好养老文章。苏锦街道提出“养老服务精准化”,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构成由精准供给的政策、提供针对性服务的供给主体、第三方搭建的信息平台以及广泛参与的社会力量几个方面共同组成的模式,促进养老服务的落实。
市场调查 精心设计
优化养老服务内容
苏锦街道统筹各方资源,打造优质医康养模式,通过打造集公立、民营、专科、中医于一体的医疗合作联盟,实现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形成“居家+中心+机构”的养老闭环模式。
“有照料”,整合照料实现“预防—就医—康复”,为老人提供健康医疗和护理服务。一是健康,由社区卫生中心提供基础健康咨询和预防保健。二是医疗,包括医疗服务和医疗协助。由苏州市唯一的家庭医生省级理事担任中心主任,建立家庭医生团队,居民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建立健康网底功能。三是护理,指康复护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提供更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实现对“预防—就医—康复”逐层负责,使不同阶段的老年人享受到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医疗服务。
“有尊严”——文体娱乐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要满足其深层次文化需要,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晚年。通过建立苏州市老年大学苏锦教学点,充分利用市老年大学优质师资资源,建立远程教育,率先在苏锦教学点开通直播课堂,让老人在家门口共享苏州最好的老年大学资源。同时用好“苏周到”“复星学堂”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文化教育活动的新鲜血液注入养老服务事业,增强养老服务的活力和趣味性,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
志愿服务 互助养老
推进社会力量参与
苏锦街道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务”的号召,不断探索“以老助老”“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好志愿服务平台,低龄健康老人服务特需老人。以光华里互助餐厅为例,苏锦街道对老年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吸收他们成为志愿者,进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配置适合的岗位,积极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发挥他们的才能。
用好“苏锦能人库”大平台,为老人志愿服务营造仪式感归属感。积极学习德国、法国的“时间储蓄”制度,发掘老年人的主体性,支持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形成个性化的帮扶关系和互助养老的氛围,以提高老年服务的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