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治违:保护更新让古城换新颜
2021-06-24 19:20:00  作者:孔明 王健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平江街道立足姑苏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将违法建设治理同经济前行、城市发展、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紧密结合。今年以来,按照“狠抓落实、争先进位、再谱新篇”的工作思路,平江街道全力推进古城东北区域沿街建筑物历史风貌整治恢复工作,修复再现粉墙黛瓦的传统建筑美感,坚持精品思维、“绣花”功夫、乘势而上,推进古城保护更新,焕发古城活力。

按下拆后美颜键 再塑苏式街巷最美风貌

  为了重新焕发古城容颜,振兴古城街巷。今年以来,平江街道在区城管委皮市片区安防改造工程的支持下,全力重启背街小巷“美颜”工作。截至目前,闾邱坊共拆除老旧雨棚31个,封门29处;祥符寺巷封门9处,拆除老旧雨棚14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4块,拆除占道搭建2处,占道台阶5处。安防改造工程借鉴西北街、白塔西路等路段改造成功经验,查找历史资料、统一设计外立面风格,统一门窗尺寸和样式,打造江南传统民居风格。

  家住闾邱坊的老杨,一直在巷子里经营小店。改造初期,面对老杨的“不乐意”,拙政园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执法队员多次上门做工作,介绍改造后的前景规划,并邀请他到西北街实地考察。经过一番劝导,老杨不仅主动关闭门店,成了第一个举手支持自家改造的住户,还利用自身对闾邱坊环境熟悉的优势,帮助执法队员一起做“乡邻们”的工作。老杨从闾邱坊目前脏乱差的现状说起,用语言描摹出他对改造后闾邱坊的期待。在闾邱坊生活了一辈子的老杨,对即将重生的闾邱坊满心欢喜、满是期待。

  “我虽然是东北人,但是我在闾邱坊住了十几年,姑苏古城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一条小小的闾邱坊有民国建筑苏州电报局旧址,也有五爱堂这样的苏式园林,更有苏轼关于闾邱坊的传说故事。它见证了苏州不同时期的发展历史,但是它一破败就是百年,不改造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好在我们终于即将迎来它重生的时刻。”老杨介绍起闾邱坊如数家珍。

  不难看出,还有很多像老杨一样的老苏州、新苏州同样热情地期盼这一条条古老街巷的改造。古城保护和改造利用同样重要,历史展示和宜居生活并不矛盾。

  “苏州有二邱,不到虎邱,须访闾邱。”这是苏轼在千年之前有感而发的一句话。能被大文豪苏轼记住的苏州地名不多,为什么姑苏城里这条简单的小巷子却能被苏轼拿来与苏州标志性景点虎丘齐名标榜。原来这条普通的巷子里住着苏轼好友闾丘孝终。当年乌台诗案事发,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却在黄州与时任知州的闾丘孝终知己相逢。后来苏州人闾丘孝终回乡,所住小巷便以“闾邱”命名,苏轼数次来苏州游历,都要到闾邱坊一叙友情。

  而今经历千年变化,闾丘孝终的故宅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闾邱坊之名却经历沧桑变化流传至今。秉承“修旧如旧,古今协调”的原则,皮市片区旧学前社区的闾邱坊、祥符寺巷、史家巷、西花桥巷等四条街巷整治工程先行开工。街巷内的一批明清和民国时期重点文化保护建筑被精心加固,妨害古建筑结构安全的私拉乱挂、违法搭建被依法拆除,消除了古建筑的安全隐患。

  破墙开窗设置的玻璃橱窗、楼顶私搭的玻璃阳光房、不锈钢的大型户外广告,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古城区的历史文化风貌。拆违为古城保护奠定了“底色”,为接下来的古城更新提供了契机。老街巷里零星的单元楼、民居建筑和沿街立面都会同步提升,架空线整治将把困扰古城街巷的“空中蜘蛛网”彻底消除,年久失修的居民院落、荒草丛生的无人院落将被重新改造,增加休憩设施,提升绿化,让“古巷焕新颜”。


跑出示范加速度 再现苏式街区最美风景

  2020年12月,在区城管委立面改造提升、环古城河风貌带景观提升项目支持下,平江街道启动西北街立面及道路提升工程,62处破墙开门“拆”后见“新”,着力打造古城慢行黄金步道,为业态的“腾笼换鸟”提供可能。

  拙政园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王健说,设计团队在制定西北街改造方案时,力求达到每个节点都有亮点、每个路段都有精品、每个店面都有特色,巧用“马头墙”、层叠“女儿墙”、妙用“飞檐”,建筑线条缓和过渡,整体建筑美学尽显,甚至连每一道白墙的处理都务必做到经久耐用,设计匠心不仅做在“面子上”,更加注入到看不见的“里子中”。因此,西北街也成为了精致江南街景打造当之无愧的“样板”。

  2021年,在西北街治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平江街道统筹古城保护、城市风貌、交通安防整治三方面的工作,向白塔西路、白塔东路、仓街延伸,开启无违建示范路创建“加速度”,辖区全域累计拆违面积37258平方米、479处,封堵破墙开门295处,激发街区活力、提升古城风貌,形成独具特色的景城一体、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整治行动的高“速”来自于施展精细治理的“绣花功”。拙政园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直属中队队长金俊表示,队员们都坚持按照群众自愿、政府引导、共同缔造、以需定改、创新机制、完善治理的原则,耐心听取当事人意见,满足当事人合理诉求,使大多数商户对历史风貌恢复改造表示理解和支持,巧打“民生牌”,做好提升古城风貌的“加法”。

  拙政园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中队执法队员吴华锋对当事人“拿不定主意”深有感触。在白塔东路一处立面施工时,事前明明已经征得了房东认可,但是真要改造了,房东却又开始犹豫。“房东一开始表示愿意配合工程改造,但是看到自己家的改造排在了前面,又说要再等等,再看看情况。”房东的打退堂鼓并没有让吴华锋气馁,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信心,最终通过自己一次次做工作,让房东了解了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城市更加美观、更有苏州特色,最终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从居民认为“封了难看”的犹豫不决,到最终粉墙黛瓦的“成品”效果,犄角旮旯之处的细微变化,都看在居民的眼里。整治行动解决老旧房屋外墙潮湿、破旧、杂乱等问题,清理古城街巷的风雨侵蚀,保留悠久的历史镌刻痕迹,展现江南粉墙黛瓦的素雅之景。

  仓街一期改造的9户民居大门,就属于那种平日里市民匆匆而过也不会多留意几眼的平房瓦屋。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街巷小屋却恰如其分地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了粉墙黛瓦的苏式民房风貌,仅仅是木门、木窗,青砖小瓦修复粉饰的简单改造,就让这条方石小街告别了喧嚣浮躁的商贾之气,找回了记忆里走家串户的生活气息。

  平江街道按照古城保护更新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平江重点功能区的违法建设治理,目前拆除违法建设83处,拆除面积1649.6平方米。以“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牌”为目标,针对大儒巷沿街商铺多,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违建成为了重点整治清理的对象,一批占道搭建、退层平台彩钢板房、底层院内砖混搭建在整治行动中被集中拆除;在丁香巷,街道则以“城管+社区”的模式,挨家挨户上门做宣传动员,使居民自拆自改与大队集中助拆协调推进,共计拆除违法建筑27处、180平方米,为丁香巷、大儒巷试点打造“最江南”吴地特色街巷奠定了基础。

  在平江街道城管处处长程勇看来,“平江古巷”如同苏州古城的缩影,街巷两侧建筑物立面传统风貌的修缮、保护与更新,是串联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一条重要纽带,古城东北区域成片保护的治理成果就是向大运河苏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交出的最好答卷。


展现景区新形象 再造苏式园林最美窗口

  东北街区域涵盖了“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平江路历史街区、狮子林、苏州博物馆等重点园林景点,周边环境管理的好坏必然成为游客最为关注的对象,并且直接影响游客对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满意度。景区东出口位于园外苑古玩城内,由于经营业态同质化竞争、物业方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造成了园外苑内商户纷纷违法搭建大型雨棚,占道摆放各类商品,使得游客一出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秩序凌乱、没有特色、业态低端的小吃、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拙政园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中队在约谈园外苑物业管理方、开单责令经营商户整改后,启动了针对景区东出口市容秩序提升的专项整治行动。二中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集中清理园外苑主通道两侧商户存在的违规雨棚、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橱窗张贴、违规地脚牌、小耳朵灯箱等问题,拆除各类大型雨棚74处、小耳朵灯箱7个、地脚牌10块、广告6块、LED电子屏6块。

  园外苑的拆违治乱就像园林景区形象提升的一个突破口,平江街道由点到线地推进古城保护与更新工作,向外延伸便是着力改善和修复景区园林路、东北街沿街建筑的历史风貌。

  胡阿婆是东北街的老居民,家就住在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灵迹司的东侧。和周边的邻居一样,胡阿婆家原来也是典型的开间门面,落地玻璃加上卷帘门,是专门租给别人开店做生意的。执法人员上门进行整治宣传与沟通时,胡阿婆和家中小辈们也表达了想要恢复房屋居住功能的意愿。因此,早在今年1月份,胡阿婆家就与原店铺承租人清租,并委托拙政园片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卷帘门、店招店牌、落地玻璃进行了助拆,并由平江街道根据东北街沿街历史风貌要求对破墙开门的墙体进行了修复,并安装了苏式木门与花窗。

  像胡阿婆这样主动参与历史风貌恢复的房东也不是个例。在园林路沿街建筑历史风貌恢复行动中,不少建筑物门头店招拆除后,“老房子”破损的木椽、封檐板都一一裸露出来,不仅不美观而且雨水侵蚀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房主就乘着这次改造的机会,自己请来了泥匠、瓦工,把简单补漏的“洋瓦”、雨布全部清理掉,重新铺设了屋面板,用苏式青瓦对屋顶进行了整体修缮,让这些“老房子”来了个“微更新”。

  园林路民俗博物馆至东北街段完成30处建筑物外立面破墙开门整治,东北街则共计有146户、159处进行整治恢复,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30户、143处。花格门窗、砖墙小瓦,优化提升沿街建筑物使用功能与结构状态的同时,强调“绣花”功夫,捆扎治理景区线缆“空中蜘蛛网”、粉刷更新综合管理服务岗亭、分流缓解景区主入口非机动车停放压力、恢复东入口广场休闲步行功能等等,都使整个景区窗口地区古朴的“苏式生活”风貌重焕新生,与江南园林典范拙政园相得益彰。孔明 王健

标签:平江;古城;整治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