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牛年伊始,苏州工业园区聚焦头部企业,重磅出台《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外国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服务若干举措(试行)》等两大新政,力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引进外国人才。2月26日下午,苏州自贸片区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两大新政及介绍相关情况。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卢渊,党工委委委员、组织部长杨帆,及园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园区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殷卫东主持会议。
卢渊介绍,关于本次出台的制造业新政,分别叫《苏州工业园区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是园区首部综合性制造业政策,支持方向明、支持范围广、支持手段全、支持力度大,真金白银的引导与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
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若干意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解,形成包括25个关键指标的“坐标系”,主要包括2025年制造业产值突破7000亿、增加值占比不低于40%、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百亿、五十亿企业数量翻番以及一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及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指标。
《若干意见》围绕关键指标“坐标系”,重点实施能级提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扩大开放、服务提升五大专项行动,形成20条具体工作意见,分别由经发委、科创委、自贸区协调局等主要经济部门牵头落实,确保责任到位。
围绕构建制造业企业管理体系,《若干意见》结合园区产业实际,建立一个从低到高包含“高原产业”重点企业、“尖峰企业”、“链主企业”的“金字塔”型制造业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体系,确保政策施行更为精准。目前,重点企业库管理办法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
为保障《若干意见》精准性,园区专门配套了《若干措施》,即“制造业十条”(包括8条具体措施+支持对象+工作保障),从营收贡献、有效投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方面,对制造业扶持举措进行归纳升级,确保《若干意见》引导有力、措施得当,进一步提升政策环境吸引力。
据悉,当前园区正以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一流高科技园区、苏州城市新中心为目标,这就要求园区不断提升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能力,将更多不同学术背景、文化背景的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到园区,催生出交互融合的化学反应。园区目前有外国人才3937人,其中外国高端人才1689人,占了全省五分之一,但与上海、北京等地相比,园区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引进外国人才,也成为园区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杨帆在解读《关于外国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服务若干举措(试行)》时表示,这次出台的《若干举措》,是按照园区党工委部署,在新时代谋划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背景下形成的。本次发布的《若干举措》主要分三个部分19条内容,一是在外国人才出入境和工作便利方面创新推出了8条举措,二是在外国人才评价激励方面5条举措,三是在健全外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方面6条举措;其中,3项内容属于全国首发、10项属于全省首创。
此次发布的《若干举措》有很多亮点,特别是突出问题导向,从解决实际问题角度出发,对当前外国人才工作、居留、生活的堵点和瓶颈,系统化地提出破解措施。
园区对标国际一流、接轨国际惯例,在医疗、子女入学、住房保障、金融服务等后勤保障上给予外国人才“保姆式”服务,解决他们在园区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例如,部分外国高端人才的配偶和子女随同一起到园区生活,之前无法参加国内的医疗保险,都需要自费看病,费用支出较大。针对该问题,园区就明确了外国高端人才的未就业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参加园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看病社保可以报销,这样就帮他们解决了就医问题。引进的外国高端人才中的外籍华人子女入学,可不限国籍和户口,享受区内地段生同等待遇、就近入读区内公办学校。
应邀参加会议的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监、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园区高端服务业人才纪磊表示,此次新政的推出,更好地解决了像我这样的外籍人员在园区工作、居住的身份许可、家庭医保、子女入学等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外国人才易进来待得久,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园区的满满诚意。
孟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