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创新文旅普法模式:用文化品牌提升宣传效果
2020-09-08 20:41:00  作者:欧阳习珍 朱丹萍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扬中市司法局深入贯彻实施“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整合特色优势资源,探索创新文旅普法模式,努力打造具有扬中特色的文旅普法新格局。

“实”字为先,文化普法活动精彩纷呈。一是文化普法常态化。把握“4·26知识产权日”“5·19中国旅游日”“文化遗产日”等有利时机,通过现场技艺展示、宣传资料发放、非法盗版出版物现场销毁等有效手段,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每年资料累计发放6万册以上,接受群众法律咨询逾9000人次。二是普法“六进”特色化。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文化法律常识“六进”活动,并通过“乡村春晚”、送书下乡、农村法治电影放映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群众在享受文化服务的同时了解法律知识。三是宣传展览动态化。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文旅阵地,举办法治宣传书画、摄影、图片展,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先后举办各类法治展览300余场次,近三年参观人数累计达20万人次。

“质”字当头,发挥文化品牌带动效应。一是打造一批原创文艺法治作品。加强法治文艺作品创作与展演,将法治元素融入艺术创作并开展文艺巡回演出,先后创作了三句半《四大才子说政法》、扫黑除恶情景剧《天总是蓝的》等法治文艺作品,截至目前已举办法治类文艺晚会300余场,参与群众12万余人。二是建立一支文旅普法志愿服务队伍。成立文旅普法志愿服务小分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过程中充分纳入法治要素。今年以来,已组织含法治类内容的“百姓大舞台”演出18场,送戏下乡演出55场,送书下乡5万册。三是发展一批文化法治教育基地。联合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利用文化阵地、文化资源,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拓展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载体的法治宣传功能。

“深”字为要,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拓展。一是深化典型案件宣传。每年有重点地筛选文化旅游市场、“扫黄打非”经典案件,作为依法行政典型案例进行推广。二是深化依法行政职能。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文旅市场举报机制,探索建立案件线索奖励制度,切实维护文旅市场意识形态安全。三是提升法治能力水平。强化法治主体自身建设,建立健全文旅行业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法治意识。指导开展文旅领域普法讲座,邀请法律顾问和法治专家授课,提高执法人员法治能力水平。欧阳习珍 朱丹萍

标签:普法;法治;文旅普法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