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巷的“一二三四”
2020-09-06 18:28:00  作者:雷雨  
1
听新闻


仓巷的“一二三四”

□ 雷雨

南京向称六朝古都,文风繁盛,据说,还有了“世界文学之都”的称号。但就是这样的有上千万人聚居之地,因为时代的剧烈嬗变,曾几何时,遍布大街小巷的诸多二手书店,很快就风流云散,难觅踪影,只有大致不到十家的二手实体书店还在这座城市勉力支撑,艰难生存,维护着一座城市若干爱书人的流连之所。且说仓巷的四家二手书店,简称为仓巷的“一二三四”。

仓巷北端是仓巷桥,可以瞩望朝天宫的万仞宫墙,可以俯瞰运渎之水的缓缓流淌。小巷往南,直到升州路,两侧绿树成荫,颇有房舍,市井气浓郁,但地产开发商手眼通天,居然把仓巷拦腰斩断。如今的仓巷,只剩下南端的几百米距离与木屐巷、安品街交汇了。仓巷南口往北不远的西侧,有一旧书店,店主人称黄二毛,来自江淮,在南京经营二手书有年。他的店面虽然凌乱无序,书的品相也很一般,但人很和气,经常在店门口摆放廉价图书,以招揽顾客。黄二毛人还年轻,脑子灵活,经常跑着收旧书,他的店里也就经常货源不断,常有新品,也就容易吸引人。顾客给他讨价还价,他一般情况下都能互谅互让,最终成交。小本生意,和气生财。黄二毛的书店里,人气比较旺。

说过黄二毛的书店,再说“三”。所谓三,是指三人共同经营一个门面,也就二十平米左右的空间,从黄二毛的店往北数百米就是。三个人如何经营管理?却原来,一人靠墙北,另一人靠墙南,中间地面与西山墙则属第三人,房租三人分摊。若有顾客来买书,三人从不主动介绍,价格也都固定,也在门口放置一条小床与一辆三轮车,放些旧书。没有生意的时候,他们就聚在一起打牌抽烟,或者唠嗑望呆。这三个人,一姓胡,原来经常在朝天宫摆书摊,他妻子辅助他。另一人姓吴,个矮,微胖,比胡身体强壮。另一人,很少见到,后来,才知道这另一人就是黄二毛。这三人有分有合的书店,不叫三人行书屋,而是唤做群益书屋。大致是黄二毛收书比较多,这个店铺空间过于逼仄之故,黄二毛从此抽身,另立门户,到了仓巷南口去独自经营了。黄二毛离开之后,这个三人书屋似乎冷清了不少。胡与吴都上了年纪,到处跑动去收书,哪有精力?至于要他们去开网店,在网上卖书,也真有点力不从心勉为其难了。

在仓巷与木屐巷交错处,门口向南,也有一二手书店。这个书店,旧书最多,堆砌得无从立足,应该是仓巷所有旧书店中独一无二的书海苍茫了。但这个店主姓杨,人比较庄严肃穆,不苟言笑,书价甚昂,也不大容易还价,偶尔也的确有好书。此店人气很一般,它的书,流动得也很慢,但要说书多,它属仓巷第一。

最后再说仓巷的“四”。仓巷的“四”,就是宗小四。实际上,他的店面也是“二人转”共同经营,只不过与他合伙的经营者,主要是卖些坛坛罐罐,与书无涉,也算是错位经营,井水不犯河水。这个宗小四,大致是仓巷所有经营二手书的业主中,最为懂书惜书的了。他经营的书,几乎每一本都精心打理呵护,整饬得干干净净,眉清目秀。他标价虽然也高,但都能说出一番道理来。宗小四也收信札杂件。某次,他居然收来了高尔泰与河海大学一位故人的往来书信几十通,书信的字迹清爽明晰,高尔泰与浦小雨在尺牍之中,磊落坦荡,言辞清丽,语言之美,令人惊叹。他还收到过一个女子写给初恋情人的大量情书,真是缠绵悱恻,胜似琼瑶小说。宗小四也开有微信,经常发朋友圈,评点人物,介绍收藏,贩书心得,感慨二手书经营的殊为不易,痛斥一些人混迹书业的不学无术,很有金刚怒目的味道呢。

很久不去仓巷的旧书店了,也不知这条古老街巷中的“一二三四”四家旧书店将来的命运会如何,还能支撑多久。但愿他们能够继续开办下去,为这座城市的书香留下微茫的熹微之光。

标签:仓巷;书店;旧书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