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答好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答卷? 看吴中甪直如何一“甪”领先
2020-08-27 21:50:00  作者:朱燕君 范昕怡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的吴中区甪直镇,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被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近年来,甪直镇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具有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凝聚起这座千年古镇在新时代阔步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志愿服务凝聚民心民意

阐释云服务平台操作指南和考核细则、交流资源供需对接、发布心愿单……在近期开展的苏州吴中志愿者智慧云服务平台管理培训会上,3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团队管理员代表聚集一堂,集中学习。培训会在明晰志愿服务活动“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旨在提高志愿者角色意识,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管理培训会,是甪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咖”成长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甪直镇注重志愿服务力量、重视志愿服务培训,运用实践所“志愿咖微沙龙”阵地,凝聚志愿团队领导力量,倡导“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进程中,甪直镇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全域整体推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聚民心”的战略工程,推行“一把手亲自抓”,紧扣“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效果”定方向、立机制、定功能、立体系、定目标、立样板。

在“指挥棒”的引导下,甪直镇通过“项目+群体”的思路,攻破社会志愿队伍集结“难点”,孵化了巾帼风采、大学生公益、积分入户专项、小“甪”导服专项等服务团队,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今年6月以来,小“甪”快跑志愿服务队和“志愿咖”成长服务队累计文明实践活动1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904小时,第三季度计划文明实践平台活动240余次。

品牌活动提升幸福指数

8月初,依托吴中区文体旅游局、区档案馆、区信访局、区文联、甪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同参与的“五联共建 五能联提”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区镇联建志愿服务项目,甪直镇组织20余名志愿者前往金藏海花园小区开展卫生巡查清理、文明入户宣传活动。

“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小区文明创建有不错的基础,不算‘百病缠身’,但条件还是有限,要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小区环境面貌得到更大改善,我们还要不断服务,多扛任务。”“五联共建 五能联提”区镇联建服务队区档案馆馆长陆卫平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不是一阵风,必须要建立起品牌特色、注重社会温度、活动体系化执行。不久前,甪直镇成立文明小区创建督导团,50名志愿者分10组深入45个小区,开展小“甪”护卫队文明小区创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检查小区公益宣传、环境秩序、无障碍设施、垃圾分类、消防安全等情况,逐条逐项“切脉问诊”,打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各小区点位的薄弱环节。

此外,甪直镇推进“小‘甪’护卫,文明创城”“小‘甪’快跑垃圾分类志愿宣讲”等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实现了甪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发布量、项目涉猎领域、志愿者活跃度质的飞跃。据统计,甪直镇单月活动发布不少于300次,在全区名列前茅。

甪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治脏、治乱、治差,精细化推动社区治理、零距离服务群众,让甪直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常态长效延伸“文明触角”

近日,“五联共建 五能联提”志愿服务队,和甪直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实行“徒步工作法”“垃圾清剿”“文明引导”“问题排查”工作。按照定时、定点、定人原则,这是甪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区镇联建志愿服务活动。

“一点代表全镇、一分决定成败、一失导致万无”。下沉服务的区级结对单位志愿者深刻感受到基层与时间赛跑、与迎检赛跑的紧迫,以更高使命感为甪直创建文明城市率先垂范。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甪直镇走出“党员是天然志愿者”的“舒适圈”,积极探索、完善全镇志愿体系。据统计,在全镇垃圾分类“三定一督”专项志愿服务活动中,累计发动入党积极分子达223人,参与18个小区386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965小时。

今后,甪直镇将以“五联共建、五能联提”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区镇联建志愿服务项目为“硬基础”,以文明城市建设知晓度、重点难点攻克为突破口,开展场馆导服、文化展览、雷锋岗值守、未成年人教育等文明实践活动,促进联建团队“志愿动能、创新潜能、服务职能”、基层群众“生活功能、生态效能”的提高。

此外,在跳出“舒适圈”,聚焦“中心点”的同时,甪直镇结合镇域特点,整合七大服务平台活动资源,建立资源供给库,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匠心设计提供充足 “粮草”。同时,维护文明实践平台“线上点单、线下接单、群众评单”数据,做到“民呼我应”,实现资源整合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形成所统筹、站协调、点落实的联动工作格局。

“甪直榜样”发布、保圣社区“微公益”大赛、文化下乡“私人定制”、垃圾分类快板创作、志愿主题手势舞编排……每一项文明实践活动都根植于群众需求和因地制宜的活动,长效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文明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毛细血管内。 朱燕君 范昕怡

标签:民心民意;文明;新时代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