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
及规范化、同质化治疗疗效分析
课题设计:张汉乐
执笔:张宁远 郑 宁
课题组成员:张宁远 郑 宁 徐晓燕 魏善武 汤宜坚 杨仲钰 方广元 徐传祥 沈 昕 孙中伟
【摘要】目的:了解沭阳铭和医院2022年12月9日到2023年1月18日期间出院患者感染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述期间出院的137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信息、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住院天数及出院后恢复情况;结果:1373例患者中6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及重症率高于60岁以下人群;全程接种疫苗者人数少于未全程接种疫苗者;合并基础疾病者人数高于无基础疾病者;合并脏器感染者人数多于单纯感染者人数;轻、中型及住院少于10天患者人数多于重、危重型及住院10天以上人数;采用规范化、同质化治疗后患者治愈率高。结论:老年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新冠感染率、重症率高;采取规范化、同质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重症转化率并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规范化,同质化。
一、 背景及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病毒,能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伤,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为典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以空气飞沫、气溶胶漂移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大面积传播导致医疗资源紧张,基层医疗机构形成规范化、同质化的治疗方案难度大,导致医治效果无法明确。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同质化诊疗培训,为提供社会大面积群体性医疗保障,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对控制疫情、提高医疗效果,均有必要性。
二、 资料与方法
2.1资料: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18日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共1373例,其中男性695人,女性678人;60岁以下616人,60岁以上757人;全程接种疫苗者560人,未全程接种疫苗者813人;合并基础疾病者944人,未合并基础疾病者429人;合并脏器感染者946人,未合并脏器感染者427人;轻、中型患者1204人,重、危重型患者169人;住院10天以下患者1178人,10天以上患者195人;恢复效果一般以上的患者1325人,恢复较差者48人。
2.2方法:对13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类人群感染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疫苗接种、基础疾病、感染情况、临床分型的患者进行比较;
2.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3.1病例感染情况
3.1.1性别与感染率(表1)
1373例患者中,男性695人,女性678人,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性别无关。
表1性别(n,%)
性别 |
人数 |
占比% |
男 |
695 |
50.62 |
女 |
678 |
49.38 |
3.1.2年龄(表2)
如表2,0-14岁248人,15-29岁43人,30-44岁100人,45-59岁225人,60-74岁399人,75岁以上358人,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住院比例明显高,住院率占55.13%。
表2年龄
年龄 |
人数 |
占比% |
0-14 |
248 |
18.06 |
15-29 |
43 |
3.13 |
30-44 |
100 |
7.28 |
|
225 |
16.39 |
60-74 |
399 |
29.06 |
75岁以上 |
358 |
26.07 |
3.1.3年龄与重症病情况(表3)
在高危人群[5]中,0-14岁人群患重症病率0.81%,占重症病1.18%,6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重症病率均高于这一数值,可能与此人群罹患基础疾病,而无论何种基础疾病,重症病率均高于健康人群,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为18%左右,而其他基础疾病(包含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严重肺部疾病等)重症病率远远高于健康人群。这一数据也可以说明年龄和基础疾病情况是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率的重要因素。
表3各年龄段重症病情况
年龄基本情况 |
重症病(年龄段占比) |
占比% |
0-14 |
2(0.81) |
1.18 |
15-29 |
0(0) |
0 |
30-44 |
5(5.00) |
2.96 |
45-59 |
23(10.22) |
13.61 |
|
52(13.03) |
30.77 |
75岁以上 |
87(24.30) |
51.48 |
3.1.4疫苗接种(表4)
560名住院患者全程接种疫苗3-4针,占比40.79%,数据表明目前的疫苗无法有效的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整体感染。
表4疫苗接种情况
基本情况 |
人数 |
占比% |
未接种 |
232 |
16.90 |
1-2次 |
277 |
20.17 |
3-4次 |
560 |
40.79 |
不详 |
304 |
22.14 |
3.1.5基础疾病(表5、表6)
住院患者的基础疾病比例较大,共944人,其中高血压495人,糖尿病211人,其他基础疾病238人,数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和基础疾病容易互相影响,尤其患多个基础病,导致病情加重。在重症病情况,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人群重症病的感染率在6.57%左右。如表5患基础病与重症病[5]情况,表6基础病种类与患病程度情况
表5患基础病与重症病情况(n,%)
患基础病 |
轻型 |
中型 |
重症病 |
无 |
328(23.89) |
269(19.59) |
42(3.06) |
有 |
209(15.22) |
398(28.99) |
127(9.25) |
表6基础病种类与患病程度情况
患基础病种类 |
轻型 |
中型 |
重型 |
危重型 |
0 |
328 |
269 |
29 |
13 |
1 |
93 |
196 |
35 |
10 |
2 |
91 |
137 |
38 |
23 |
3 |
25 |
61 |
8 |
12 |
4 |
|
4 |
1 |
|
3.1.6感染情况(表7)
在住院的患者中,合并脏器感染者共946人,其中 800人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133人伴有其他部位侵害,13例新型冠状病毒心肌炎,未合并脏器感染者427人。
表7感染情况
基本情况 |
人数 |
占比% |
合并脏器感染 |
946 |
68.9 |
未合并脏器感染 |
427 |
31.1 |
3.1.7临床分型(表8、表9)
轻型为537人,中型667人,重型111人,危重型58人。数据表明,大多数感染者为轻、中型,共1204人,占比86.91%。有1178人住院在10天以内,占比85.8%,仅有42人病情较为严重,住院天数超过14天。
表8 临床分型情况
基本情况 |
人数 |
占比% |
轻型 |
537 |
39.12 |
中型 |
667 |
48.58 |
|
111 |
8.08 |
危重型 |
58 |
4.22 |
表9 住院天数
基本情况 |
人数 |
占比% |
7天以内 |
818 |
59.58 |
|
360 |
26.22 |
11-14天 |
153 |
11.14 |
14天以上 |
42 |
3.06 |
3.2诊疗方案基本情况
在《沭阳铭和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指导方案(第三版)》中,将治疗的主要手段定为吸氧和药物治疗,目前可及的药物主要有激素、抗病毒治疗(阿兹夫定)、免疫调节治疗(胸腺肽、丙种球蛋白)。方案强调,无禁忌症的住院患者均建议抗凝治疗由普通病房转ICU者,若原先已治疗量抗凝,则改为预防量抗凝,除非有其他指征需要治疗量。
在患者入院前进行:核酸/抗原检测,胸部CT。入院后第一天: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血气分析(注意记录吸氧条件)、三大常规、凝血、D二聚体、CRP、ESR、生化全套、PCT、肌钙蛋白、甲乙流及所患基础疾病所需的检查等。入院第三天将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D二聚体、CRP、ESR、生化全套、PCT、肌钙蛋白、胸部CT 。入院第五天根据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核酸检测。入院第七天和第三天相同项目。
这样的全面检查可以充分的检测病人的生理特征,以便及时调整诊疗措施。根据对1373名住院患者的统计,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见表10
表10 住院患者治疗基本方案统计
项目 |
基本情况 |
人数 |
占比% |
吸氧治疗 |
鼻导管吸氧 |
701 |
51.06 |
|
高流量吸氧 |
71 |
5.17 |
|
无创呼吸机 |
30 |
2.18 |
|
有创呼吸机 |
16 |
1.17 |
药物治疗 |
退热药物 |
764 |
55.64 |
|
糖皮质激素 |
870 |
63.36 |
|
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
306 |
22.29 |
|
抗凝药物 |
459 |
33.43 |
|
胸腺肽 |
129 |
9.4 |
|
丙球蛋白 |
40 |
2.91 |
|
抗生素 |
1084 |
78.95 |
俯卧位通气 |
|
594 |
43.26 |
实施《沭阳铭和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指导方案(第三版)》整体治愈率接近99%,可以说明整体方案行之有效。有1103人在入院3天内病情好转;仅有18人状况不佳转上级医院,其中5人轻、中型患者中有3人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有88人自行出院,其中56人为轻型、中型患者,行居家治疗,11人出院后7天内再次入院。详细数据见表11
表11患者住院天数
基本情况 |
人数 |
占比% |
7天以内 |
818 |
59.58 |
8-10天 |
360 |
26.22 |
11-14天 |
153 |
11.14 |
14天以上 |
42 |
3.06 |
3.4患者恢复情况(表12)
根据《沭阳铭和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指导方案(第三版)》,在采取相对应的治疗后,轻型患者中,仅有3人恢复效果较差,这三人均患有包含恶性肿瘤在内的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中型患者中5人恢复效果较差;重型患者中,11人恢复效果较差;而危重型患者中,29人恢复效果较差。总体来说,临床分型越严重,患者恢复的效果越差;有基础疾病越严重,恢复的效果越差。但采取了新治疗方案后,恢复效果好、恢复效果一般的比例达到了96.5%,足以说明对症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
表12 患者临床分型恢复情况
恢复情况 |
轻型 |
中型 |
重型 |
危重型 |
总体 |
恢复效果好 |
480 |
503 |
58 |
12 |
1053(76.69%) |
恢复效果一般 |
54 |
159 |
42 |
17 |
272(19.81%) |
恢复效果较差 |
3 |
5 |
11 |
29 |
48(3.50%) |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沭阳铭和医院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18日期间137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者,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年龄较大人群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感染病毒后,发展为危、危重症的概率更大,且恢复效果较差。
4.2 经过规范化、同质化的治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所好转,且绝大多数患者出院后,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身体上严重隐患。选择对应的吸氧治疗、药物治疗后,整体恢复效果较为显著,大部分患者恢复效果较好,而对重症病患者,采取对症的治疗方案后,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治愈率明显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药物中,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对控制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程,有良好的效果。
五、建议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村镇医务室技术力量薄弱,乡镇一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一般、医疗设备参差不齐,县级二、三级医院学科、专业分工明确,对新冠病毒感染有了解的一般为感染科、呼吸科、急诊与ICU科等专科,其他专科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诊疗知之甚少,当各科室不分专业全力投入新冠病毒感染的救治时,非对口专科的治疗往往力不从心。建议:
一是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同质化诊疗培训,为提供社会大面积群体性医疗保障,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对控制疫情、提高医疗效果,均有必要性。
二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药物中,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对控制病情的严重程度、超短病程,有良好的效果,基层医院应增加药品储备,对使用进行规范化培训。吸氧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疗效,应大力度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国卫办医函[2022]71号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国卫办医急函[20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