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我家被评为最整洁户加5分,参加1次志愿服务活动加5分,加上1月份的25分,可以换支牙膏啦。”“我家河坡垦种扣了3分,连基础分60分也没保住,不谈了,下个月多攒点。”3月22日,在江苏如皋江安镇徐柴村第三网格公示栏前,群众一边查看自家积分情况,一边在考虑兑换什么物品。
今年来,如皋市江安镇在全镇实施“积分制”管理,设置积分项目清单和评分标准。“被评为最整洁户积5分、被评为美丽庭院积10分、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每次积5分、红白事简办积5分、见义勇为积10分、现役军人立功受奖积3-15分、在校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积3分……”内容涵盖遵纪守法、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德善公益、家庭荣誉等5大类32小类,基本覆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坚持奖惩并举,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积分制”管理采用“正面激励加分、负面约束减分”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开户积分卡,赋予基础积分60分。依据群众参加活动及表现情况每月评分、每月公布,超过基础积分部分可用来兑换物品,有效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乡村治理由“村里的事”变成“家家的事”“人人的事”。
自实行“积分制”管理以来,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高涨,主动做好“门前三包”,房前屋后不乱堆乱放;积极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帮扶服务等志愿服务;积极参加村居协商议事活动,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群众由以往的“站着看”变成了如今的“争着干、带头干”,形成了家家争积分、人人争着干的浓厚氛围。“‘积分制’管理在人居环境方面成效最明显,我村今年在人居环境常态管护方面的用工减少了许多,比去年同期少了1万多元。”六团村党总支书记徐林感触很深。
此外,为防止群众因“负面约束减分”可能产生“反正是落后,不如不做”的“破罐子破摔”思想,该镇还建立了容错纠改和异议申诉机制。对减分事项,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服务,帮助群众进行整改,当月自行整改到位的,不再减分;群众对评议结果有异议的,还可申请重新评议,确保公平公正,最大程度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观能动性。
该镇党委负责同志表示,为推动“积分制”管理实施效果最大化,该镇将在物质兑换奖励的基础上,对积分较高的家庭和个人,优先推荐参评各级“好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优先推荐就业、入党、参军等,使德者有得、名利双收,全面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小积分”赋能“大治理”。(石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