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点位长,有位外地货车司机要下车买饭,怎么办?”“有位驾驶员电子通行证还有4个小时才生效,怎么办?”“点位长,我们几个医生在宾馆里,没有车来接我们,怎么办?”……4月22日下午7:00,春寒料峭的夜晚,G15海安北卡口一线的志愿者在点位长史礼根的带领下忙得热火朝天。
目前,海安正实施第二批市级机关全脱产交通卡口执勤任务,“火眼金晴”盯守“抗疫安全防线”,仔细查验每一辆来海车辆,严防死守,保障身后城市的安全。机关干部用身体力行诠释着初心本色,为广大群众筑起了一道隔绝疫情的“防火墙”。
参加抗疫工作,史礼根并不是一位新人。2020年,他在棉麻小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做一名任劳任怨的志愿者;2021年,积极参加黎明社区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不仅要喊人做核酸,还要维持队伍秩序;2022年又能在蓉塘社区的核酸检测采样点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丰富的经验让他义不容辞扛起点位长的职责。“现在4个点位长,每人8小时轮流值班,无缝对接、全天值守,虽然辛苦,但能为筑起牢固的抗疫防线作出一点贡献,我心里充满自豪。”
点位长的工作比起之前的志愿工作,更具挑战性。许多的值班人员顶风冒雨、不分昼夜坚守在各个卡口上,一个口罩、一支体温枪、一瓶消毒水、一张登记表、一支笔、一桶泡面就是他们的“武器”。扫码、看证件、测体温、登记、消毒……他们每天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各卡口大多都是露天工作,唯一可以歇脚避寒的大概是屹立在他们身后的简易帐篷或是彩钢瓦房,条件艰苦,有时还要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即便这样,他们工作起来依然一丝不苟,从不退缩。
高速卡口作为外防疫情输入的重要关口,值班人员必须做到“应检必检、应查必查”。“不仅要检查电子通行证、双码、核酸证明,还要扫描车牌,摸排有无中高风险地区经停史。不满足防疫要求的司乘人员,将被劝返。”为了做到这一标准,史礼根经常错过饭点,吃泡面已是常态。但对于卡口“疫”线守护人来说,更多的是与潜在感染人员面对面,除了辛苦更是直面未知的风险。
除了扮演卡口“疫”线守护人的角色,还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员、服务员、答疑者。一名来自外地的货车司机被堵在高速好几个小时,早已饥肠辘辘,史礼根当机立断送上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盒饭;面对被劝返者的埋怨,一遍遍向他们解释政策,耐心提醒他们做好防护措施。
疫情发生以来,海安一批批机关干部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冲锋在前、执着坚守,把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筑牢防疫坚实屏障,用实际行动彰显他们的使命担当。(徐小婕 薛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