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群众的“微小烦心事”入手,坚持“点线面”同步发力、“急难小”一体推进,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找准“落脚点”,办好群众“急事”。充分发挥“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作用,线上利用“法润民生”微信群发布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及时在线解答群众微诉求;线下定期进村(社区)坐堂问诊,把脉群众法律需求。截至目前,开展法治宣传讲座等220余场,在线解答群众关心的微小问题千余件。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调解工作机制,着力排查化解劳资、群租房、企业关停、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推进“苏解纷”一码解纷新模式,提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等非诉服务在线申请。全区九成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镇村一线,涌现出“悦月评”说理团,“杨大姐调解工作室”等一批群众信得过的调解品牌,“4.30”强风灾害“苏海门渔01728”渔船翻扣事件纠纷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
理清“连接线”,解决群众“难事”。加强区镇公证代办点信息化建设,通过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快速办结等制度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截至目前,共办理继承、遗嘱等各类公证6393件,其中上门公证57件,在线公证62件,减免困难群众公证费用超万元。疫情期间,公证处通过远程视频公证办证平台,为滞留国外的小微企业主办理不见面公证41件,涉及贷款金额上亿元,有效缓解公司经营资金短缺的现状。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从源头堵住证明泛滥问题,9575件行政事项采取承诺制方式进行办理,其中教师资格认定、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市场主体住所登记办件覆盖率达100%。
拓宽“服务面”,做好群众“小事”。积极实施“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推行法律援助“马上办”“容缺受理”、上门办案等服务,推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热线整合归并,共接待群众各类法律咨询和服务4万人次,开展上门服务29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01件,其中农民工讨薪援助案件143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519万元。优化服务经济发展、行政复议应诉、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公共法律服务岗,成立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家纺链、建筑链等链式法律团队,开通机器人产业“法律服务直通车”,与企业管理人员结成“法务小组”,有针对性的为企业解决法律方面的问题,帮助企业疏通经营活动的“堵点”和“难点”,排查法律风险74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唐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