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近年来,龙袍街道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探索党建与乡村振兴新的融合点,全力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组织赋能,抓住产业“牛鼻子”
乡村振兴,产业必先行。在东沟现代循环农业园,一栋栋蔬菜大棚里,黄心芹等地方特色蔬菜正拔节生长,一个个身着红色马甲的党员,正在仔细地给蔬菜浇水施肥。近年来,东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党建“融合剂”“催化剂”作用,通过“党支部+公司”模式,探索出一条产业链上建支部、党员示范带民富的新路子。
为有效解决农业园产业规模小、种植品种杂、标准化不高、群众收益少等突出问题,东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全力推进东沟农业园蔬菜保供点、蕊菜专业合作社叶菜种植基地建设,引导支部党员带头报名种植,并广泛宣传动员周边群众一起参与。公司在做好产销对接的基础上,直接跟群众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真正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兼顾家庭。
目前,作为南京市最先认定的16个市级重点农业园区之一,园区已建设标准化菜地项目面积3000多亩,创成1.1万亩南京市绿色蔬菜产业基地,“东沟黄心芹”获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称号,正积极争创“古棠黄心蒲芹”国家地理标志,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稳、更放心。
人才带路,开拓致富“新模式”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南京六合龙袍,有一位人人知晓的“鸽子大王”,每天天刚亮,他就身穿白大褂钻进鸽舍忙碌起来,清扫鸽舍,给鸽子喂料、喂水,记录产蛋情况……他就是南京东晨鸽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徐善金。
自2015年扎根龙袍街道团结村以来,他一直专注于研发蛋鸽繁育养殖,在龙袍街道党工委的扶持下,徐善金先后入选区级、市级高层次创业人才,获得初创扶持资金150万元。经过潜心钻研,最终培育出既能自别雌雄又能高产的优质蛋鸽新品种,鸽子养殖数量从起初的6000只,扩大到当下14万多只的规模,销售收入也从最初的100万元,增长到去年的接近5000万元。
为了帮促村民致富,2016年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并探索出了一条“公司+返乡创业青年+农户+合作社”的党建引领模式,从繁育到喂养,从运输到销售,他毫无保留向返乡创业青年传授经验和技术,生产的鸽蛋也帮忙兜底销售。
“80后”的李东是土生土长的龙袍人,2017年开始跟着徐善金学习养殖技术。出师后,李东在东晨鸽业旁边“另起炉灶”,从1000对鸽子起步,逐渐做到如今4000对的规模,年销售收入超30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徐善金的带动下,全街超50位青年返乡就业创业,鸽子养殖户达500多户,促进增收3000多万元。
先锋引领,做实宜居“大文章”
乡村振兴,宜居是内涵。龙袍街道生态资源禀赋深厚,拥有16.1公里长江岸线、31.3公里滁河岸线和26.9平方公里南京龙袍长江省级湿地公园,境内山水相依、河网密布、风景优美,素有“江畔明珠”之誉。
为积极响应“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发展理念,街道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成立长江岸线湿地保护联合党支部,创新“党员+志愿者”模式,发起“守护绿色长江岸线”党员志愿活动,建立长江岸线全线监控系统,全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捕工作。近几年来,按照区委要求,街道党工委坚持岸线整治、植绿复绿、沿江“两减”、排口整治、宕口治理、退捕转产、人居提升、机制创新等“八大”举措,累计完成岸线造林2110亩、湿地修复310亩、宕口治理1000余亩,关停船厂3座、整治“三无”船舶84艘,打造长江大保护“龙袍品牌”,全力守护长江岸线。同时,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护渔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作用,加强长江岸线日常巡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并利用“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实践课,引导党员参与铺设草皮建设生态护坡、指导协助家禽“进栏”等,充分动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
街道下辖长江社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累计投入1300万元,协同推进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沿8.5公里水杉大道两侧和江堤沿线住户共计600多户家庭污水已全部接入管网进行集中处理。长江社区长江四组上榜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以“春赏花、夏乘凉、秋品蟹、冬观鸟”的四季旅游格局,成为热门打卡地,社区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入选“第三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目前,龙袍街道已建成 2个省美丽乡村、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3个市级美丽乡村宜居村、3个特色村和2个示范村,逐步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格局,全面展现水乡特色、江畔宜居风采。
作者:姜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