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昆剧《范文正公》精彩上演 “先天下之忧而忧”被深情吟唱
2022-12-15 13:4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高利平  
1
听新闻

昆剧《范文正公》剧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婉转悠长的水磨腔里,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被娓娓吟唱,声声入耳,字字入心。日前,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原创昆剧《范文正公》在中国昆曲剧院正式首演。作为“苏州名人故事”主题系列艺术作品之一,该剧将这位“益天下之心,垂千古之志”的民族先贤形象立体地呈现于观众面前,抒发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四折连缀,

  铺展范公旷达人生画卷

  昆剧《范文正公》由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郑怀兴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孙晓燕执导,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担任艺术指导,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俞玖林领衔主演。剧中母亲、妻子、狄青、滕子京、小艾等角色,均由苏昆“扬”字辈演员饰演,汇集了吕佳、唐荣、屈斌斌、朱璎媛等数位国家一级演员。

  范仲淹的一生“文治武功显赫如日月,出将为相臻至人生之极致”,在家乡苏州出任父母官期间,他整治水患、首倡府学、创办义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如何以一部戏表现范仲淹的光辉人格和丰功伟绩?编剧郑怀兴独辟蹊径,以范仲淹生平事迹为脉络,撷取其中令人感触最深的四则轶事来讲述。

  第一折《辞母》写母子情,讲述他23岁时要到应天府书院读书,与前来送行的母亲依依惜别;第二折《作赋》写夫妻情,讲述他第一次入朝为官时,为劝谏刘太后写《灵乌赋》,表现他忠义正直的文人风骨与济世之志,以及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深情;第三折《授课》写兄弟情,讲述他扶持、关心贫苦出身的基层将士狄青的故事,体现他珍惜人才、关怀下属的品德修养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第四折《夜书》写家乡情、家国情,讲述他被贬邓州后写《岳阳楼记》,通过虚构他和滕子京意念相会,两人共同讨论《岳阳楼记》,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守正创新,

  古典韵味融合时代审美

  《范文正公》是苏州昆剧院继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新版《玉簪记》《白罗衫》之后的又一部大戏,是苏昆传承弘扬昆曲文化、打造昆曲原创剧目的新实践。

  在导演孙晓燕看来,范仲淹生于苏州又曾在此为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旷达的胸襟情怀无一不与发源于苏州的昆曲艺术相契合,“范仲淹的人物形象与昆曲的剧种气质很匹配,故事所体现的家国情怀也很适合昆曲来演绎。”

  无论是唱腔和音乐设计,还是舞美与服装设计,昆剧《范文正公》都在尊重昆曲传统美学的同时,融入和体现了当代的审美表达。服装设计在色彩和样式上借鉴了影视元素以体现宋朝的年代质感,特别保留了传统的水袖、髯口、厚底靴,便于演员以戏曲程式来塑造角色。舞美视觉上,强调“亦诗亦画”,既体现中国画的意蕴,也展现“江南文化”的气质,使整部剧呈现出一种典雅的美学风格。

  四折戏的对手戏,既有老旦与小生的,又有正旦与小官生的,还有大官生与花脸的,沿袭了昆曲传统折子戏行当丰富的特色。舞台调度借鉴影视手法,节奏更为明快,更贴近现代观众。如第四折《夜书》,为了表现范仲淹和滕子京的神交,就运用了许多镜头语言,从而实现了一种意象性的表达,如同梦境一般。

  以情动人,

  心到神具化程式为自然

  短短两小时的演出,《范文正公》以情动人、以志撼人、以家国情怀感人。

  作为该剧艺术指导,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表示,《范文正公》这出戏抒发了昆曲非常擅长的“情”,母子情、夫妻情、师生情、家乡情和家国情,每一种情都是那么丰富、细腻、动人。“我感觉它就像苏州的碧螺春,经得起观众细细品味。”

  主演俞玖林坦言,饰演范仲淹这样一个角色,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部剧时间跨度大,展现了范仲淹自23岁到58岁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内涵。表演上几乎包含了巾生、小官生、大官生这几个不同行当,甚至还需要借鉴一些老生的表演手法。更难的是,如何准确把握和表达人物的风骨和精神特质。“为此,我认真揣摩剧本,实地探访了苏州和范仲淹有关的天平山、苏州中学、范氏义庄等,搜集了许多范仲淹的诗词和传记来研读。表演时,我将行当、程式自然地化用在人物上,特别注重对人物内心的体验和刻画,当唱到某句唱词,内心就像过电影一样闪现范仲淹的相关经历,体会他当时的情绪,这样眼神里就有了深邃的内涵。”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林琳介绍,《范文正公》首演之后还将持续打磨提升,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精品。记者 高利平

标签:范仲淹;昆剧;苏州
责编: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