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阳、绚丽的鲜花、灿烂的笑脸,一切本是欣欣向荣的姿态,而疫情拦住了踏春的脚步,口罩挡住了花草的芳香,疫情下的春天,变得格外肃静和寒冷。料峭的春寒中,南京沿江街道“疫”路同行的志愿者们,聚星成火用爱筑起坚实壁垒,让春寒不寒、春花盛开,在“疫”线绘出最美的色彩。
握指成拳,“疫”中亲友亦是“战友”
在水城社区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现场,志愿者中有夫妻、父子、母女、闺蜜……在日常生活里他们亲密无间,在战“疫”一线他们默契十足,成为并肩冲锋的“最佳拍档”。“我携爱人同来,与你们坚守一线”,高瑞雷和许小林两人是夫妻,也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主动请缨来到抗疫一线,支援水城社区开展居民核酸检测工作,在接到自己要调往秦淮区进行值守的通知后,高老师坚持把妻子留在水城,并表示“我有调动,但我的爱人依旧会坚守在这”。同样的夫妻档还有沈静和史厚俊,他们利用居家办公的休息时间,夫妻齐上阵进行志愿工作。钱玉花阿姨更是动员全家上一线,女婿从事餐饮行业,在暂停堂食后带着餐饮服务的同事一起来到水城进行志愿服务,上初中的孙子也利用周末没有网课的时间过来帮忙。除此外,还有母女花缪青青和女儿,姐妹花张春梅与李春银……他们并肩作战,向光同行,用无私奉献温暖你我。
风雨坚守,“疫”过天晴终有彩虹
在防疫的一线,气温骤降、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是常有的事情,春雨夹寒无疑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系数”,但是战疫的“守防人”从不畏惧,他们坚信雨后终有彩虹。潘蓉是现代快报的一名记者,只要有时间就来做志愿者,倾盆的大雨没有让她停止脚步,瘦小的身躯在厚重的防护服下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几轮志愿工作下来,她写下记者手记,如同“局外人”的自己深切感受到“双向奔赴”的南京温度。崔玲玉是个宝妈,有着一儿一女,每次安顿好儿子与女儿,她便来到核酸现场进行信息登记,风雨无阻,在她手上登记的信息几乎从没有出过错,对待不太会操作手机的老年人,她也十分耐心,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询问着信息,确保无误。张建成是一个低调内向的大男孩,话不多的他总是默默地选择中午时段到来,换好衣服补上志愿者的空缺,几次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汗水伴着雨水湿透了他的发梢和衣背,但他依旧没有停歇,迈出坚定的步伐,为居民撑好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星空作伴,“疫”线守望黎明曙光
夜幕降临,寒夜中核酸检测的队伍依旧井然有序,在橘色的夜灯下,红的花绿的草,白色的防护服,蓝色的隔离衣,鲜红的党旗,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任劳任怨的“大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在英雄的背后,可爱的志愿者们、社区工作者、物业工作人员、下沉人员也是熠熠生辉的存在。国忠林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他是夜晚核酸检测登记台的“常客”,“您好,请出示身份码”“您好,拿好你的身份证”“小孩要看好,不要到处跑”“请保持一米间隔,有序排队”……这样的话语不知道重复多少,临近退休的年龄,他依旧不愿休息,纵然嗓子干哑、眼睛干涩,他也不言辛苦和退缩,做好每一次信息登记工作。在渐渐睡去的城市里,星光下的防疫守护者还有许多,他们保持日与夜的坚守,白加黑的奋斗,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心灵温暖心灵,用微光汇聚成灿烂星河,守护并温暖着社区的居民。
(通讯员:涂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