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京地铁3号线三期中铁一局项目部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借助12345政务热线平台,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接受群众监督。
自5月25日以来,南京地铁3号线三期收到一些关于江云路段投诉,经地铁项目部积极主动作为,问题解决率96.2%,工单首次办理满意率93.9%。
压缩施工围挡 确保顺畅出行
“围挡施工造成道路堵塞,给出行带来不便。”5月24日,一则12345工单传到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顿建峰面前。接到工单后,顿建峰立即联系投诉人,核实具体情况。
“由于佳强大厦位于爱陵路、江云路交汇口位置,恰好与本次地铁施工围挡位置相重,影响到大厦内部人员的进出,于是便有了此次工单。” 顿建峰告诉记者,早在正式围挡之前,项目部便考虑到佳强大厦出入问题,主动将江云路段的正式围挡较手续批复位置后退约30米,保证人们的正常出入。并且,项目部在沿线张贴作业公示牌,标明工程名称、施工时间、施工单位、投诉电话等信息,方便群众了解项目基本情况。
为更好解决出行难题,顿建峰便与同事一起,与佳强大厦工作人员进行多次沟通。“对方始终不满意,甚至要求现场恢复道路,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难题。”为有效解决问题,项目主动联系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和佳强大厦进行三方会谈,共同商讨事件的解决方案。
反复沟通协调下,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一方面,施工围挡再“瘦身”,在佳强大厦东侧围挡外边缘设置一条2.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以满足佳强大厦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在佳强大厦西侧新设调头道口,方便车辆通行。
然而,佳强大厦的另一要求,即延原道路再恢复一股非机动车道,现场无法予以满足。顿建峰给出解释:由于该段需要进行河道改移,施工期间根本无法通行。同时,根据现场施工设计规划,地铁基坑距离西侧河道边缘仅剩7.2米,只能满足施工器械最小施工半径要求,必须将路口封闭才满足施工需要,已无冗余量留有临时便道,无法满足留出5至6米宽的临时通道和人行通道的要求。
压缩施工围挡也给地铁建设带来麻烦。“比如盾构机设备,它的零配件非常大,组装完成后超过70米长。然而现在场地受限,只能分段进场组装盾构设备和后配套,以节省组装、拼装空间;盾构掘进也只能进行分体始发。” 顿建峰告诉记者,自施工以来,项目部便按照“能缩则缩,能减则减”的原则制定施工围挡方案,千方百计增添通行道路,“让路于民、让利于民,这是我们秉持的一大原则。虽然这会给建设过程带来难题,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通过优化场地安排,调整工艺工法,顺利完成地铁建设工作,保证百姓出行幸福感。”
投身抗疫一线 彰显使命担当
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传出新冠确诊病例以来,江宁区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所属各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无不与疫情作斗争。项目部也积极作为,投身抗疫一线,彰显国企单位使命担当。
“我们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按地方政府要求实施封闭化管理,全面排查人员行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分类管理,明确责任人和管理要求,保障项目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受控。” 据顿建峰介绍,疫情期间,南京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十分关心项目部员工,不仅经常深入现场指导检查防疫工作,并第一时间送来了口罩、消毒液和劳动安全保护用品,为保障项目安全生产和抗击疫情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与支持。
在落实好自身防疫要求的同时,项目部还积极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地方防疫工作:得知驻地西旺社区人手紧张时,6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协助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参与现场引导、登记、维持秩序,协助医护人员取样等工作。从清晨到深夜,志愿者们不惧高温,始终在各自岗位尽责尽力。当完成任务脱下服装后,衣服完全被汗水湿透,脸上被勒出一道道红痕,双手也被泡得发白,却无人喊苦叫累,都以能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感到自豪和骄傲。
同时,地铁3号线项目部也主动与党建联建单位开展送清凉、送温情活动,先后为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秣陵街道交警中队等单位送去150箱解暑凉茶,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炎炎夏日,志愿者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瓶清凉饮品,更是温馨与关爱,是鼓励与支持。
8月下旬,南京各区、街道逐渐恢复疫苗接种。应相关部门要求,项目部将原本封闭的施工场地开放出来,作为疫苗接种现场。“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工地尚未复工。施工场地空着也是空着,不如为辖区居民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我们自己也主动清理场地、维持秩序,为疫苗接种做好后勤工作。” 顿建峰笑着说道。
(宁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