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难!南京部分小区垃圾分类亭仍未建成
2020-12-02 20:2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澄 周娴 张琦 实习生 卞玮晨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随着垃圾分类强制性的实施,在不少小区,垃圾分类亭取代了散布各处的垃圾桶、果壳箱,纷纷“上岗”。目前,南京小区垃圾分类亭建设现状怎样?居民使用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垃圾分类亭尚未建成

“选址”比“选美”还难

  南京垃圾强制分类采取的是“撤桶并点”模式,但一个月过去了,垃圾分类亭并未成为各小区的标配,这主要在于建设的“选址”难。

  “业委会讨论了三四个回合,仍然没有统一意见。”垃圾分类房的选址已经成为了雨花台区莱蒙水榭阳光小区的物业负责人梁主管的头等大事。他介绍,垃圾分类新政后,该小区由原来单一的垃圾桶变成了四分类垃圾桶,业主目前将垃圾丢到对应的垃圾桶中。

  与莱蒙水榭阳光小区一样,因为业主在选址方面无法统一意见,南京不少小区的垃圾分类房“难产”, 成为了物业管理的“痛点”。

  家住建邺区的李女士爆料,从10月份开始,业主群里就因为选址问题争论不休,一旦垃圾房“选址”靠着哪栋楼,该栋楼业主就会无比团结的一致抗议。

  记者了解到,还有的小区垃圾分类房的地基都打好了又停工,垃圾房建设遥遥无期。

分类亭只是“摆设”

垃圾投放还是“老样子”

  突破“无处安放”的困境,已建成了垃圾分类亭的小区在硬件上先行一步,使用效果又如何?

  南京砂珠巷小区的垃圾分类亭沦为了摆设:扔垃圾的窗口被封着厚厚的胶带,亭子前面随意停放着几辆小汽车。该小区的捷达物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垃圾分类亭建好后尚未投入使用。有居民吐槽,从具体实施上看,垃圾投放还是“老样子”,全“混装”,小区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氛围不足。

智能垃圾分类亭获赞

居民建议增加垃圾清运频次

  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邓府巷54号小区入口处,6个分类垃圾亭醒目地排列,亭身上标明各类垃圾的特征,右上角还装有网络监控探头,实时监控垃圾投放情况,居民通过刷卡开门进行垃圾投放。

  垃圾分类督导员刘师傅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居民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偶尔有些老人不会用,也配合指导分类投放。

  收集点每天上午7点到9点、下午6点到9点开放,智能垃圾亭旁还配有一套四分类垃圾桶。业主吴女士为这样的搭配点赞:“晚上有时加个班,早上睡个懒觉,即便错过投放时间,也不影响垃圾投放。”

  不过,也有部分居民建议增加垃圾清运的频次。“垃圾亭里的可回收垃圾一周只清运一次,有时候扔垃圾时发现里面已经满了,如果能清理得再及时一些就更好了。”业主陈先生表示。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澄 周娴 张琦 实习生 卞玮晨

标签:垃圾分类;垃圾;垃圾桶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