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2023年,连云港市非遗保护工作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以整体性文化生态保护为统领,以庆祝“连云港非遗保护20周年”为契机,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点活动为抓手,持续推动全市优秀非遗项目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深入加强文化生态全域保护,是落实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据连云港市文广旅局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连云港将持续推进连云港山海丝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并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及重点任务实施;同时立足传统医药文化、水晶雕刻技艺,重点关注灌南县、东海县争创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申报,力争新增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健全完善项目和传承人体系,是夯实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石所在。2023年,连云港将持续做好“省五批”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力争新增10个省级非遗项目、15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开展“市九批”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申报命名,提升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履职能力,加强工作监督跟踪,推进“荣誉传承人”设立,形成“优胜劣汰、创先争优”氛围。
想要提升非遗影响力和覆盖面,离不开社会化传承传播工作。今年,连云港将做好年度全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非遗保护20年”工作成果展览展演、园博会非遗展等社会化传承传播等;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传承传播活动160场次以上,策划推出“非遗保护20年”一套册、一台戏、一部片。
推进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持续扩大“非遗+”创新融合界面。2023年,连云港将充分发挥非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和拉内需、促消费重要作用,依托体验基地、无限定空间、产业基地、特色街区、传习中心(所)、工作室等场所空间,策划开展非遗研学游、体验游等旅游服务,打造非遗研学旅游路线、非遗研学旅游基地。
(连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