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一身防护服、一件红马甲。面对群众的切身需求,志愿者总是第一时间回应,安抚情绪、做好解释,并迅速协调解决;遇到居民需要紧急就医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卫健、疾控等部门,有力确保隔离不隔心、防控有温情。连日来,来自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社区义工近3.2万名“志愿红”奔赴连云港市各村、社区居民核酸检测点,做好登记、秩序维护等服务保障。
“90后”张晓晓是海州区新东街道一名工作人员,今年1月中旬,由于身体上长了结节,做完一场手术,在身上动了三个伤口,其中有一个伤口较深需要不断上药复原才能缝合,必须定期换药。即使这样的情况,张晓晓仍然坚守“战疫”一线。
3月5日以来,她每天都要对接社区工作点位,进行登记信息、人员追踪、宣传引导等各项防控工作,尽职尽责地坚守好社区防疫第一线。在接到新东街道下达的紧急通知后,张晓晓坚持带伤守岗配合社区工作,及时采取行动,开展核酸检测、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张贴告知书等工作。
“真心感谢水利志愿者,扶我下楼检测。”家住海州区新浦街道龙苑社区银泰花苑的卞秀兰老人说。卞秀兰老人今年97岁,行动不方便。水利志愿者张大虎知道后,每天专门到老人家里搀扶她到检测点,协调开通绿色通道,陪同老人家测体温、登记信息和核酸检测,搀扶老人回家。送走老人后,张大虎又开始了其他的志愿活动。
“说不累是假的,从早上到晚上,除了组织单位志愿者开展工作,还抽空维持待检队伍秩序,必要时还要穿上笨拙的防护服,不敢吃不敢喝,就怕上厕所……”张大虎说:“回到住处,有时不等洗漱往床上一躺就睡了,第二天早上又‘满血复活’,投入到新的一天志愿服务。为了早日战胜疫情,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苦点累点也是应该的。”
在灌南县田楼镇茂华新村西门通道口疫情防控值守点,一位头发花白、肩膀佩戴党员先锋队袖章的工作人员不时提醒过往居民,检查进出车辆及人员,测量体温,及时登记,履职尽责。志愿者名叫赵春生,灌南县田楼镇纪委办公室办事员,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3月底,赵春生就将光荣退休离岗。“疫情防控织安排,况且我还在岗,没有理由选择退避。”他态度果断坚决。
3月8日上午,在海州振兴社区,志愿者张旭峰一手端着碗一手用勺子将碗里的鸡蛋拨到了妻子张佳惠的碗中,并嘱咐她多吃一些。张旭峰说:“作为党员、纪检干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有责任、有义务顶上去,即使退休了也要服从组织安排。”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全市各个街道社区急缺志愿者协助开展各项防疫工作。在听到此消息时,去年12月2日结婚的新婚夫妇张旭峰和张佳惠便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向所在的振兴社区提出申请,成为抗疫志愿者,经过批准后,夫妻两人一起奔赴抗疫一线协助开展各项工作。
“冲在一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能为疫情防控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很骄傲。”去年一参加工作就加入志愿者队伍王逸文说。
他们凝聚起来就像一把火,点燃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散开了就像满天的星斗,照亮疫情下的夜空。“志愿红”无论身在何处,都坚定勇敢地站在抗击疫情前线,努力跑出抗疫“加速度”。
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近3.2万名港城“志愿红”毅然起身、逆行向前,把“践初心 担使命”写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刻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一股股“志愿红”汇聚起基层践行伟大抗疫精神的“红色防线”。
(秦继真)